廖晓枫一个人在房间里,研究学习这些工具的用法。简易可折叠的木工桌、台虎钳、切割机、锯子、铇子、墨斗、角尺、大小修边机、角磨机等等这些工具,让廖晓枫学习、研究、实验了很长时间。
不会木工活,浪费材料是肯定的,幸好早早准备好了一些废旧木料,够自己练练手。
后来,他又到书店去找了一些关于木工制作的一些基础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没有人指点,没有老师教,只能通过自学来掌握这木工活的基础练习。
一天,又一天过去。
早晨到东贤区活动广场晨练,一边锻炼一边教林婉茹、杨紫涵、杨紫杉、吴不凡、杨杉杉、吴美美六人的武术。
结束后,他又和高静怡、张碧莲、郭东霞、于青青、郑晓雨、秦凯歌、何月莹等人说说话,沟通一下自己工作近况。因为自己学会木工活后,制作玩具时需要进行录制和直播。
每天剩下的时间,他除了学习和记忆计算机编程语言之外,就是学习、练习、研究这些木工活制作方法,看图纸、画图,怎样使用工具把笔记本电脑上的模具,按照标定的尺寸一模一样的制作出来,这才是关键。
微缩场景模型,需要榫卯拼装,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都有可能拼装搭建不起来。廖晓枫明白,这就是做为一个木匠需要掌握的技术。
廖晓枫又从网络上购买了几本爱上微木工木工全书木工雕刻全书等木工方面的书箱,还有一些国外木工方面的书籍。
做为零基础,想要玩木头,就得学习木工活。
关于零基础入门木工的教材,廖晓枫已经在书店里买的有,从木工书籍自学入门,然后研究学习图解木工教程书,还有关于木工车床工艺方面的技术教程,这些他都想掌握。
自己想要发明和创造一些东西,廖晓枫认为这木工方面的技术,就是自己需要掌握的动手实验能力之一。
现在,他把这些木工方面的学习、研究、实验的日常练习,都当成自己的每天工作。
就在廖晓枫搬出去忙碌学习木工活的时候,秦凯歌也每天进行着各种音乐方面的研究学习和锻炼。自从他把音乐当成主要工作之后,秦凯歌的生活就不一样了。
直播就是他展现才华和实力的地方,而学习音乐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之一。
所谓学之道,最是讲究循序渐进,如同练武要先打好马步,跳舞要先压好腿,学画要先学素描一样,音乐理论的学习便是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开始的。
而后的高级阶段,是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当然在音乐学院里,还会有音乐史、音乐欣赏、乐器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科目相辅相佐。
秦凯歌是从音乐学院出来的,所以已经具备许多的基础,现在他需要掌握的就是把音乐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加深基础练习。
基本乐理的音乐理论,就像小学时候的语文,处于学字认字阶段也可以说是周岁小孩,蹒跚学步的为着跑步做准备。基本乐理的学习,一定要稳扎稳打,却不能急。
视唱练耳的作用在于培养准确的音高、节奏和灵敏的内心听觉。记得刚进音乐学院的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视唱了,老师每天甚至会布置几条谱让他们回去背,还有带伴奏的视唱,换调号、谱号的视唱,无调性的视唱等等,当时秦凯歌就觉得这科真是变态啊!呵呵!不过学完之后他就明白,其实它的用处是很大的。
如果说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一个人的外貌和着装,那么学音乐的内在修养是什么呢?
秦凯歌想着在音乐学院时,那些学院老师说的那些话,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表,更重要的是看人品啊!
而学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
秦凯歌想通了这些,就开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
一些工作学习计划。
这些计划,都围绕着音乐基本功的打磨。
音乐的魅力在于细节,细节打磨得越好,音乐的表现力越强。而所有的细节处理最后都会归于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发音、演奏最基础的技术。譬如打击乐器的击打,或键盘乐器的按键,以及吹管类乐器的气息等。基本功就像是一所房子的地基,地基倘若不牢固,越往上便越有危险。
秦凯歌和廖晓枫俩人都陷入在了他们所定义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之中,忙忙碌碌,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