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古代最好的石灰糯米浆,以石灰搭配糯米汁作为黏合剂,这虽然能在建筑刚性上尽量追赶水泥,防水性上也能稍微解决一些,甚至还有耐用度上超过水泥的神奇特性,但硬化缓慢却一直是硬伤。
更何况,石灰糯米浆的成本简直高得飞起,绝不是谁都用得起的。
所以古代的城墙一旦破损,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修补得好的。
满清的大炮攻城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再坚固的城墙只要被轰出缺口,短时间内绝对修补不好。
就算真让你抢修起来,只要没能完全硬化,比起豆腐渣来也好不了多少。
但水泥却能完美解决这一点,城墙就算被轰破,只要没能让敌军进城,短时间之内就能把城墙抢修起来,并且还是坚固如初。
除此之外,水泥在道路建设上还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所以,朱聿锷很早就开始准备烧制水泥的事情了。
水泥,这是一种完全由西方人弄出来的东西。
华夏的建筑历史一直都在石灰黏合的方向上奋斗,而西方人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在使用水泥了,只不过当时他们使用的是天然水泥,就是火山灰加上石灰混合而成。
古罗马之后,西方人因为人力以及外部资源等限制,基本不能再使用水泥,但他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着研究,试图弄出一种不用火山灰就能制造出的人工水泥。
可是要等到百余年后的工业革命开始时,才会有英国人弄出真正意义的现代水泥。
不过现在,朱聿锷要先他们一步了,并且还命名为了“鲁班神泥”。
烧制水泥,这是一个说简单不简单,说困难也不困难的任务。
以明末时期的条件,基本都能满足。
石灰石、黏土、炼铁矿渣、石膏,这些原材料都能轻易找到。
烧制需要的一千五百度高温,这在风箱的加持下也绰绰有余。
唯一的问题就是,烧制水泥需要大量的粉碎工作,而且是所有原材料都要粉碎成细末再混合烧制,在没有现代粉碎机械的情况下,只能由人工来完成,这是非常繁琐并且缓慢的。
就算利用古代的原始水力机械进行水动碾磨,同样也快不起来。
不过这件事总是要去做的,于是朱聿锷在复明军营旁隔离出区域,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烧瓷匠人老胡,让他召集人手之后开始尝试。
至于水泥配方的来源,朱聿锷则加诸到那本完全不存在的《鲁班真经》,说是匠人祖师鲁班研究出来的,于是给取了鲁班神泥的名字。
烧制瓷器是和烧制水泥有一定相似性的工作,因为烧瓷的基本原材料是高岭土和瓷石,而瓷石又是需要彻底粉碎成细末再和高岭土混合,以制成瓷泥。
另外瓷器入窑烧制的过程和水泥的入窑烧制,其实也差别不大。
所以朱聿锷大量招募烧瓷匠人,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算是半个熟手。
除了瓷匠之外,其他的石匠、泥水匠、砖瓦匠等都可以招募一些,只要有把子力气,能帮忙粉碎材料就行。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只进行了几天的尝试,这个外人以为的“制瓷工坊”中就烧出了现代水泥。
经过实验后,水泥的性能还不错,基本合格。
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实在不高,这是没办法的。
虽然朱聿锷也有心增加人手加大产量,但他更在意保密问题。
这个技术要是落在满清手里,绝对是个大麻烦。
如今正当蒸蒸日上的满清,可不像满清末年时那样顽固保守,他们现在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
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学习并且加以利用。
当初努尔哈赤起兵时,满洲军队全是冷兵器,但后来见识到了火器的厉害,尤其是大炮的厉害,他们就想尽办法去学习,如今火炮技术比明军还要厉害。
所以朱聿锷非常的小心,绝对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让手里的先进技术落到了满清手里。
这也是在没有明确可靠的私人地盘之前,朱聿锷一直没有使用自己先进技术的原因。
因为一旦使用开来,可能很快满清那边就会有了同样的技术。
目前烧制水泥的各种原材料配比,朱聿锷也只让老胡一个人知道。
老胡除了比较可靠之外,他的全家老小也早被复明军“保护”起来,以免出意外。
至于招募的其他匠人,基本都是负责做苦力的。
而且他们还会被分离开来,各自只负责一种原材料的加工,免得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