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章 姐妹(2 / 2)夺谋首页

直到金嬷嬷脚步声消失不见,林玉笙这才从书本里移开眼,缓缓合上书,心头默默叹口气,仔细打量起陌生的四周来。

这绣楼有些年头不曾修缮了,院落里花架上的朱漆斑驳,好在藤蔓旺盛,将林府点点寒酸之气掩映在夏日的生机里。

林玉笙的绣楼在府里西角,占地本就不大,院落更是四四方方巴掌大小。除了藤架下一把落了色的秋千,竟找不出另一件能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来。

玉笙吃茶的石桌石凳,便是依在藤架旁边的,藤蔓枝叶繁茂,掩出一小片阴凉之地。

纵是这般,炎炎日头下,石桌石凳都被炙烤的有些温热,原本守着院子的婆子也经不起日头,歪着身子躲在门廊下偷偷打起盹儿来。

薛氏明面儿上供着府里最好的吃穿用度,却是依旧支着一帮偷奸耍滑的老奴在林玉笙跟前伺候,恶奴多欺主,薛氏的算盘,从来都打的精明。

然而林玉笙此刻到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儿。

林家宗祠突逢天火,醒来后的她突然记不清以前的事儿,来看诊的大夫都说,怕是叫大火受惊,伤了心智,需花费些时日调养才好。

林玉笙却觉得,自己好端端一个大活人,头脑清醒,目光如炬,哪里像是伤了心智的模样?

但有时,又仿佛脑海里闪现一些零碎的光影,心中不由又信了几分。

只有一事,林玉笙一直心存疑惑。

她听闻金嬷嬷讲,自己养在云业庵中七年,虽有主持师太授业,却只是识得几篇诗文女戒。金嬷嬷说她自小便不爱读书,因着体弱,连《女戒》都不曾背全。

然如今她手里这篇千字文,她只花了一盏茶的功夫,便能将全文背个通透,每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刻在脑子里一般,着实叫她惊讶不已。

身旁没有可靠之人,林玉笙不敢声张。

莫非是自己以往对身旁之人有所隐瞒?

听闻自薛氏嫁入林府,她才只有五岁,便被林老爷听信谗言,安置在云业庵多年。若是自小便有这等通天的本事,凭她只是一个半大孩子,也不至于隐藏到叫身旁之人毫无察觉。

林玉笙这么一琢磨,觉得只怕当真是因伤了脑子,却意外得来这异于常人之处,暗暗定了心,此事只能从长计议。

宗祠遇天火走水,都叫林家惶恐应对,可见众口铄金。她如今遇了险,竟得来这过目不忘之能,万一露出马脚,只怕叫人当做妖物,惹来杀身之祸。

好在醒来后,她不动声色地调养了一段日子,又花了不少功夫,才逐渐摸清了府中形势。

府中丫头婆子对她向来并不尽心,离府七年,除却林老爷这个挂名的亲爹,她与府中相熟的人已然不多。

回府后薛氏又想方设法将她身旁伺候的人换了个遍,如今常在身边伺候的,只得一个五十来岁的金嬷嬷,两个烧水的小丫头,和一个守门婆子。

静养的这些日子,她沉默寡言,多数时间在暗中观察府中下人言语,偶尔问及一两件无关痛痒的内务。

丫鬟婆子起先得了薛氏示下,对林玉笙防备的紧,大约是怕她装病,暗中出什么幺蛾子。

但后来发觉,这丫头果然什么都不记得,连出了绣楼怎么走到大门口都费劲,渐渐的,也便懒得应对。毕竟是林府唯一的嫡女,也算是正经的主子,只要无关薛氏的事儿,她爱打听的,婆子们也愿意答上一两嘴。

“妹妹真是好雅兴,竟在这般日头底下看书,也不怕伤了眼睛。”

林玉笙正凝神思索着,忽闻外头动静。

院子门半开着,远远进来一主一仆,说话人穿着一身浅粉色襦裙,身形袅袅婷婷。

守门的婆子睡得熟,闻声一惊,身子一歪,撞在门侧,险些磕着额头。

“哎呀!这是大姑娘来了!”

婆子顾不上稳住身形,脚步蹒跚的快步凑向来人,攒手行了个礼,一脸讨好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