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渊所说的这些名称,均来自于刊行于天启三年的《职方外纪》之中,其作者艾儒略是早期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著作中,对明王朝的称呼就是中国。
“崇祯三年,按照贵教的纪元是多少年?”
杨渊想了一下,发现按照自己的历史知识无法判断出来现在到底是公元哪一年。
“1630年。”
方德望很紧张地看着杨渊。
杨渊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之所以问这个,就是想让这个传教士闭嘴。
杨渊虽然记不清大明王朝在哪一年寿终正寝,但有些知识还是记得非常清楚,利玛窦以及利玛窦所属的耶稣会,他们都是“反宗教改革”的产物。
以扬·胡斯、马丁·路德以及加尔文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方兴未艾,直接冲击了罗马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因为这场宗教战争。在亚勒马尼亚也就是日耳曼尼亚,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爆发了惨烈的战争。
欧洲各国几乎全部参战,信仰、钢铁和火药碰撞在一起,鲜血浇灌着欧罗巴,赞颂着恐虐与马尔斯的无上威能。
这场战争永远的改变了欧洲的模样,甚至为日后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其中涉及到的某些神学上的问题不仅仅在欧洲掀起了波澜,甚至动摇了耶稣会在中国的分支。
杨渊相信,方德望和耶稣会至少现在不愿意面对这些问题,而自己也不会现在就提出来。
“你是法兰西人吗?”杨渊看着方德望:“我以为耶稣会之中大部分都是意大利人或者西班牙人。”
“并不是这样的,耶稣会内各国之人都有,便好似当年孔圣人虽然是鲁国人,但门下各国的弟子都有的。”
方德望很坚定的说道。
杨渊对他这套话术没什么兴趣,耶稣会自比西儒,什么东西都往儒家身上套,耶稣类似孔圣人,十二门徒就是仲尼旗下七十二弟子的微缩版本。
杨渊看不上的这套话术却对儒生们颇有杀伤力,杨渊就知道东林党就非常欣赏这些耶稣会教士。
邹元标、叶向高、钱谦益、瞿式耜这些东林党的首领或者典型代表都跟耶稣会教士来往甚密,其中一些人甚至直接受洗成了天主教徒。而东林党人杨廷筠更与徐光启并列,被耶稣会教士们称为“圣教三柱石”。
当然东林党是不配做“封建儒家”的代表的,能代表“封建儒家”顽固不化的是满清大臣他那拉·刚毅,一个把“民不聊生”念成“民不耶生”,“刚愎自用”念成“刚复自用”的“儒家带师”。
“潜之兄对泰西也这么了解吗?”
江煌倒是有些惊讶,因为他知道杨渊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跟着弟兄们一起吹拉弹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留心这些西学的。
“不过是读来消遣时间罢了。”杨渊随口说着。
方德望则有些紧张。
因为这涉及到罗马天主教在中国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