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冬雪 小麦种到底里,浇上一茬水,秋收总算告一段落。天气越来越冷,连着几天都是灰蒙蒙的阴天,这天早上一觉起来,发现外面居然飘起了小雪花,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已经到来。因为顾明华见机早,又很好运的找了顾明静和顾明远小时候的旧衣服,顾明华和软软及时的换上了厚厚的棉袄棉裤。 吃完早饭,顾明静跑来一趟,送了顶小孩子的老虎头棉帽,还提了两双半新不旧的小男孩棉鞋。棉帽是顾奶奶找出来给软软的,鞋子是前几天顾大姑回来提的张博武小时候的鞋子,看大小明华差不多能穿,就拿到老娘这儿了。顾奶奶看到今天下雪,特地让顾明静上学前赶快给送过来。 顾明静匆匆忙忙送来帽子和鞋子,又急急慌慌的跑去上学。快期中考试了,优秀学生顾明静一分钟也不能耽搁。 收拾好碗筷,柳红英出门找相熟的媳妇们聊天,顾爱国则是一大早吃了饭就出门不知道干啥去了。自从有了坐坡,顾明华天天推软软出门逛一圈,小姑娘出门习惯了,到点儿就开始吭吭唧唧的想出去。顾明华给软软带好帽子,又找了自己的围巾给妹妹围好,推着小车出门。 一出屋子,顾明华就打了哆嗦,这年代冬天好像比二十年后冷了不少。小哥哥又仔细的紧了紧妹妹的围巾,确认没有雪花会掉到妹妹脸上和脖子上,才走出院子。 一下雪,天气越发的冷了,顾明华不准备带妹妹往远的地方去,就到汽修站找金玲玲玩玩好了。到汽修站门口一看,发现汽修站居然关着门,不知道金叔今天干啥去了,毛晓红和金玲玲也不在。 因为马路上风比较大,顾明华就和软软商量着回家,小姑娘最近已经能听懂一些话了。顾明华一边对妹妹说:“软软,你看外面这么冷,咱们今天不出去了,回家好不好?”一边试探着推车往大门口走。 软软一看要回去,又是摆手又是跺脚,嘴里还哇哇的叫着,闹腾着不愿意回家。顾明华摸摸她的小手,热热的,就妥协了:“好吧,那就转一小会儿。” 顾明华推着小车往村里走。村中间的土路混有石灰渣,比较平整,金玲玲这辆带轮子的坐坡还能推,就是有一点颠簸,软软却更为兴奋。 顾明华沿着村中间的大路往东走。刚开始下雪,街上三三两两的闲人聚在一起聊天,村中间的空地上不知道是谁找了个大树根,两个人合抱那么粗的,点着了火,一堆人围着取暖。 顾明华推着软软往火堆旁去,一边村里的老少爷们分别跟他打招呼:“呦,明华,你爸妈又让你看孩子?”“快来这儿烤烤吧,今天可真冷。”顾明华一一回应着。 顾大娘正好从家里出来,看到顾明华推着软软,过来接上车,推着往家走:“天冷的很,推软软来家里暖和会儿吧。” 顾大娘一边走一边问:“我早上见到你妈和东头张东他媳妇儿去镇上了,还没回来哪?” 顾明华摇摇头。张东媳妇也不是本地人,张东长的又瘦又矮,他媳妇长的白白净净,大家都说他媳妇是张东五千块钱从山里带出来的。柳红英和张东媳妇是无话不说的好姐们。 顾大娘又问:“你爸呢?” 顾明华说:“大早上出去了。” 顾大娘说:“知道去哪儿了吗?算啦,你肯定不知道。你说说你爸妈,这么冷的天儿到处跑,也不管你们兄妹俩。” 顾明华知道她就是喜欢唠叨,只是笑,没吭声。 顾大伯正在院子里修一柄木锨,看到顾大娘带着顾明华兄妹进来,抬头打了声招呼:“明华和软软来了,快进屋吧,外面冷。” 顾奶奶听见声音迎了出来:“哎呦,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带软软出来了?” 顾明华也觉得自己有点孟浪,解释了一句:“软软出来习惯了,在家呆不住。” 顾奶奶抱起软软,又拉拉顾明华的手:“还行,不是太冷,赶紧喝口热水。前两天你大姑回来,带了他们家做的麻花,快来吃。” 顾明华跟着进了屋,喝了水吃着麻花:“大姑怎么想起来炸麻花了?” 顾奶奶说:“前几天博武生日,你大姑给博武过生呢。” 顾明华明白了。张博武是初冬生日,生下来没两个月他爷爷去世了,张家办丧事,没照顾好他,大冬天的冻感冒了,后来就经常性的扁桃体发炎。家人心疼,找了邻村的神婆,把博武记到神灵名下,从此每到生日都要准备祭品上供,一直到十二岁。麻花应该就是今年的供品之一。 在顾大伯家玩了一会儿,顾明华就要带着软软回家。 顾奶奶留他们在家里吃午饭;“走什么呀,就在家里吃饭吧。” 顾明华忙说:“不了,大奶奶,还有软软呢,一会儿雪下大了不好走。” 顾奶奶见留不住他,就找了个塑料袋给他装了不少麻花,顾明华推不掉,就提着袋子推着软软回去了。 雪真的越下越大,到顾家门口是已经变成大片的雪花。顾明华忙推着软软进家,把身上的雪拍干净才进了屋。天冷以后,柳红英就把屋里的土灶生着了。土灶主要烧煤,灶中是炉膛,炉子边上砌了一口水缸,趁着炉膛的热量,缸里的水温温的,用起来不冷。灶上面有一个铁皮卷成的排气筒,从旁边的窗户上伸出去,避免屋里煤气中毒。屋子里生着灶,比外面要暖和许多。 顾明华倒了一碗热水,先用小勺喂软软喝了小半碗,剩下的自己一口喝下,觉得暖和过来。桌子后面放了一个座钟,长方形,表盘上是罗马数字的一到十二,钟摆下面还有一个小马形状的装饰在左右摇摆。这是顾爱国结婚时顾老爹而准备的,到准点就会当当的报时。顾明华看了看,快十一点了。 顾明华就把炉子下面的挡盖打开,搬了个小凳子,拿了柄铁杆当地人叫做火柱的,把灶台上炉膛里封的煤捅开,放了个小锅上去,又在水缸里舀了两瓢热水,盖上锅盖。不一会儿炉子旺盛起来,水很快就开了,顾明华在小米罐子里舀了一勺小米,下到锅里熬起小米粥。 邻市盛产小米,所以当地人冬天大多喝小米粥。软软肚子饿了,吭吭唧唧的开始闹腾。顾明华陪着玩了半个多小时,小米粥终于煮好了,赶快舀了半碗先喂软软。等软软吃饱,又把她抱到床上,哄她睡着,顾明华才就着麻花自己吃了碗粥。 已经快下午一点了,顾爱国和柳红英都没回来。顾明华看软软睡得很熟,就在床旁边挡了两个被子,然后关好门往村东头跑。到张东家一问,张东媳妇也没回来。顾明华惦记着软软,赶快又往家里跑。 雪越下越大,地面已经白白的一层。顾明华跑回家,软软还没醒。外面冷得很,顾明华脱了鞋,钻到被窝里,软软睡得热乎乎的,挨着妹妹躺着,顾明华仔细的回忆上辈子。 毕竟上辈子这会儿还小,虽然顾明华很小就有记忆,不过很多他不在乎的事儿还是记不清了。比如他妈和张东媳妇的友谊,他不记得上辈子他妈和谁比较好,不过他妈上辈子好像是在他六岁左右离家出走的,因为他妈走后他才开始看软软,所以记得比较清楚。这辈子他一直努力帮忙照顾软软,还帮忙做饭,收拾家里,他妈最近心情一直不错,应该不会再走了吧。 想着想着,顾明华抱紧软软也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半下午了。软软睡醒又要吃的,还好中午的粥煮的多。因为锅中午就放在炉子上,粥还热着,顾明华又舀半碗喂软软吃了。 天慢慢黑了,顾爱国和柳红英还没有回来,顾明华有点着急,软软虽然吃饭吃的好,但是还没有断奶,柳红英再不回来,软软晚上该闹腾了。 天黑下来,今天又停电了。这个年代供电还不太稳,而且紧着城市,农村的电时不时的就停了。顾明华找出蜡烛点着,和软软一起把中午的粥吃完,又陪着软软玩了一会儿。看看时间七点多了,顾明华为防万一,又煮了小半锅小米粥。 果然,到八点多,柳红英和顾爱国还是没有回来。软软又困又饿,哇哇的哭起来。顾明华赶快舀了粥喂软软,这回软软不配合了,她要找妈妈。顾明华又是唱又是跳的哄着,又找了软软最爱玩的蝈蝈笼出来,在门缝里找了一只蛐蛐放进去,总算哄着软软喝完了粥。 趁软软玩蝈蝈笼,顾明华赶快从缸里舀了热水,灌到热水袋里,放进被窝暖着。然后又拿毛巾给软软擦了脸和小手,哄她尿了尿,抱到床上,脱了棉袄棉裤,盖好被子。软软已经很困了,还是小声的哭着不肯睡觉,她习惯晚上跟着妈妈睡。顾明华把蝈蝈笼拿给她,轻轻哼着歌拍着。终于软软挡不住睡意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抱着蝈蝈笼,时不时的抽泣两下。 顾明华把蝈蝈笼从软软手里小心的拿出来放到床头,出去到大门口把门插好,进屋把炉子封好,剩下的粥还放在炉子上热着,准备半夜软软饿了吃,然后关好堂屋的门,吹了蜡烛抱着软软睡下。 半夜软软饿醒,又哭了一场。顾明华努力哄着喂了粥,软软才又睡着。 第二天早上,顾明华煮好粥,喂软软吃完,给她洗了脸,柳红英才和顾爱国一起回来。 当父母的看到吃饱擦干净的女儿,又就着锅里剩下的粥吃了馒头,觉得特别心满意足:“明华长大了,我儿子太能干了。” 后来顾明华一直在想,如果他第一次在父母都不回来的时候不要表现的那么好,他们是不是会更操心一些,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了。 不过就算时光再重来一次,他大概还是不忍心看着软软挨饿,还是会照顾好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