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经襄阳,在襄阳境内,分岔出831条支流,阳春三月,春汛期至,汉江涨水,这831条支流都跟着涨水。
蛮河就是汉江的支流之一,穿过襄阳鹿头村,每年三月三,蛮河兴风作浪,与汉江共鸣,鹿头村的巫师就在蛮河边举行祭祀河神的大典,盛况空前,引动许多人前往观看。
孔明自刘表府上回到草庐,过了两月,就到了三月三。
三月三,司马徽邀请孔明和庞统前往鹿头村观看祭祀河神的大典盛况。
冬天,蛮河结冰,到了三月,河水解冻,汹涌奔腾。
在鹿头村外的蛮河边,有一座小小的河神庙,庙里供奉着一尊河神的泥塑像,河神庙年久失修,河神塑像看似古老,又看似新近堆塑而成。
庙前,放着两张八仙桌,每张桌子上都放着香炉,香炉里插着檀香,檀香点燃了,蓝烟袅袅,飘落到蛮河上。
这次巫师举行祭祀河神的大典,鹿头村的百姓几乎倾村而出,全涌到河神庙前,观看祭祀仪式。
与仪式有关的重要人物巫师和村长早已来了,他们站在两张仙桌前,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上香祈祷河神。
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像许多村民一样驻足观看。
在两张八仙桌前,放着两只竹笼里,竹笼里关着一对童男童女,童男大概七岁,童女大约六岁,都在大哭,哇哇的哭声分外刺耳,对某些人而言,则分外刺眼即刺得眼睛流泪。
男童的父亲叫张反,女童的父亲叫赵抗,他们在人群中低垂着头,也低垂着男人的尊严,不敢面对即将举行的仪式。
而这对童男童女的母亲们则不同了,男童的母亲向竹笼扑过去,大声哭喊:“孩子,我的孩子,他们用你活祭河神,我不活了,代替你去喂给河神吃。”
女童的母亲直奔另一只竹笼,摔了一跤,头碰到地上,碰出了鲜血,她爬起来,继续奔到竹笼边,无力地趴在竹笼上,看着竹笼里的女儿,哭叫着:“女儿,我的乖乖,你跟我回家。吃人的河神,你去死吧。”
很快,村长和女巫派出两名彪悍青年,对童男童女的母亲们执法。
两名青年将这对呼天抢地的母亲异常粗暴地拖到一边,并威胁她们说:“你们再哭,再闹,河神就不显灵了,要是河神不显灵,就拿你们喂给河神下酒。”
司马徽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女童的母亲身旁,问:“你能不能告诉老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童的母亲不满自己的丈夫赵抗懦弱,指着他说:“姓赵的,你是孩子的父亲,你倒说说话。”
赵抗在司马徽面前抬起头,面带愧色地说:“老人家,你是外地人吧?每年不少外地人来看祭祀,这是咱们村的蛮河,巫师讲,蛮河里的河神喜欢童男童女,只要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给河神吃,才能保证村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否则,河神一怒,就要发大水淹没村庄。”
男童的父亲张反凑了过来,接过赵抗的话,对司马徽说:“巫师主持祭祀,祭祀前几个月,就伙同村长,派多人在村里挑选,选出肉质鲜嫩的童男童女,被挑选中了的人家只要拿出一笔钱,就可以赎回自己的孩子,没钱人家只好把孩子送出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装进竹笼里,被扔进河水里给河神吃。”
司马徽微微一点头,哦了一声,说:“原来如此,巫师和村长派人挑选童男童女,就是找借口讹诈钱财,哪户人家肯出钱,就能保住孩子,凡出不起钱的人家只好把孩子送出去,他们每年祭祀一次,就讹诈一次钱财,老夫可算明白了。”
此话一落,祭祀大典就开始了。
主持祭祀的巫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她从一张八仙桌上拿起一柱香,点燃了,举起燃烧的檀香,对着河面拜了拜,呜哩哇啦地吟唱着谁也听不懂的祷词。
她唱完祷词,便一跪而下,对河面咚咚磕头一百次,磕完头,再抬起头,唱着高调:“乾坤朗朗,苍天在上,河神降雨,佑我五谷,今备祭品,童男童女,鲜活一对,敬献河神,保佑村民,岁岁丰收。”
村长听到这里,心领神会,命令不久前负责执法的两名青年抬起一只装着男童的竹笼,作好了向河里扔的姿式。
巫师见到男童就要被扔下水了,这是祭祀的程序,她心里明白,便大声唱喏:“请河神享用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