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满江红词意浅显易懂,只是字里行间一种逼人的气魄扑面而来。
李汝华早习惯了李易忽有惊人之语,也不觉惊讶。只是仔细回味着这首词,喃喃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说得太好了。可惜时不我待。我怕是天不假年,时日无多,现在就是只争朝夕啊。近来我经常有大限将至的感觉,虽然银行里后继有人,可是我还是希望亲手完成华夏银行海外生根的目标。”
李易当然知道在原来时空,李汝华确实大限已至。可是这一时空历史轨迹改变了,个人命运当然也会有变化。
李汝华在原来时空就是个裱糊匠。朝廷户部千疮百孔,他百般补救,终究是人力有时尽。大明气数已尽,哪是仅仅户部的问题?所以李汝华最终心力憔悴,算是死而后已。
这一世李汝华操心劳神未必比那一世少,但是心情舒畅,每一件事都是赏心乐事,寿命长上几年也未可知。
李易招呼卫兵摆上几案,上了一壶热茶,亲手给李汝华斟上道:“我就说年岁一大就疑神疑鬼吧?老李你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担忧个什么劲儿?我听说你把明年沈足道送我的好茶都私下预定走了,这是自觉大限将至的人干的事?”
李汝华闻言呵呵笑道:“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事不得提前做些准备?茶如此,事亦如此。这几日李胜勇和沈足道都得了你面授机宜,什么时候你也指点我一番,我也让我的子孙来个百年基业。”
李易摇头道:“这两人根基须比不得你家啊。你家长子经营有方富甲一方咱就不提了。三公子在辽东做锦州市长,官声很好。四公子在廉政部很得李胜文赏识,独当一面负责巡查上海商界,有小李包公之称,也出色。最有出息的是二公子,本来在大明就是巡抚之职,如今已经被提名做太原省省长,只差我的签字了。你这一族子孙繁盛,诗礼传家,世代簪缨不绝,如今更是繁花似锦,还用得着我来指点?”
见李易对他家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李汝华有些心惊:这个李易虽然年轻明察秋毫,不好糊弄。不过他总算问心无愧,这些子孙的地位都是凭本事挣来的,也不怕有人在李易面前搬弄是非。当下解嘲道:“既得陇复望蜀,人之常情也。”
李易喝口茶,微微摇摇头,缓缓道:“你也知道李胜勇是我最喜欢的师弟,名字也是我起的。他如果在军中,一军之长是不会少了他的,那时坐拥十万虎贲该是多么威风?地位又多么稳固?可惜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今他手下只几个保安充门面,我能不照顾他?再说,你也知道陈曦的事情。陈曦一介女流,来到辽东后凭一己之力,把太平洋钢铁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我欠陈曦一个说法,没办法,只好给他们夫妻一个百年富贵的回报。”
李汝华道:“可是你不欠沈家,怕是沈家欠你吧?沈家又为什么得到那样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