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李易大排宴宴,把李胜让等一干兄弟叫了来,痛饮一番才散去。
送走了众兄弟,李易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一方面是军火生意开门红,让他有了底牌,满脑子兴奋。
另一方面这一次许多兄弟要前往美洲,这一去就是天各一方,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面。现在是聚一次少一次了,又怎不让他心生感慨?
窗是开着的,月光如水倾泻进来。他不由得想起曹丕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又自失起来。
曹丕英明神武,才气盖世。可惜世人只记得他逼死弟弟,只记得曹植的七步诗。
中国人习惯于按自己需求断章取义,自己盖棺定论会是怎么个评价呢?估计仁慈的人会骂自己穷凶极恶杀人无算。正义的人会骂自己没有底限良心尽丧。爱国的人会骂自己藏污纳垢结交匪国
袁枚曾说“临池照影私心语不信吾无后世名”。自己身后名肯定有了,估计未必是什么好名声。原因很简单:开荒团整个发家史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史,得罪的人多了,在自命仁义的华夏能有好名声才怪。
当然,自己让普通百姓得到了好处,这些人会念着自己。可是这些百姓群体再大也没有发言权,年代一久,人云亦云,这些百姓的后代哪还会记得自己的好处?
倒是有一些人得到了好处又有发言权。比如沈足道、李胜勇。可这怕正是自己的污点,是自己任人唯亲的铁证。
做人难,做领袖更难啊!
李易索性爬起来立在窗前,吹着微凉的夜风,给自己患得患失的头脑降降温。
忽然远处传来杂沓脚步声,接着是小院外压低了的说话声。声音虽然小,李易耳聪目明,也听出是李汝华在问:“司令睡了?”
卫兵道:“众人散去,司令就睡下了。”
李汝华道:“好吧,那我就不打扰了。”
李易看了看天,三星斜照,应该是半夜十点过后了,李汝华难道有什么事情?于是提高声音道:“老李,进来进来,我正愁没人说话呢。”
“我就猜你睡不着。”
李汝华施施然走了进来,正看见李易提着两个蒲团走出屋,递给他一个道:“住庙里就这样好处,蒲团多,外面清凉,咱们就着月色说话。”
李汝华接过蒲团道:“世间事总不如蒲团柔顺,想拿捏真的不容易。”
李易道:“这话是有感而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