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翰林所言属实,这两位,妥妥地就是欺君啊!
明宗在上头面色阴沉地看了卫贤马品信两人半晌,方道:“暂且退下,待皇城司查实后再议。”
顾东城与马品信卫贤三人依言归队,只不过,走向大殿后方的顾东城依旧是一副翩然若仙的模样,而且嘴角的笑容愈发显得整张面孔温润如玉而另外两位的面色,则就不那么好了。
大殿中还有一个人,面色和马品信卫贤二人也差不多,那就是晋王殿下。
原本,晋王在文臣中力量就不够强大,只有中书、侍郎这两个上得了台面儿的,算是领军人物了,其他的,多是些驱附之辈,不堪大用。在兵力上,晋王的两个舅舅,朱延博朱延继,领了京城四军中的两军,因此,晋王算是和明宗持平。
在此之外,明宗占着皇帝的名份,而晋王在后宫的那位亲妈,则是明宗名义上的母亲,在注重孝道的大魏国,朱太后可以在许多事上,压住明宗。这,就弥补了晋王一派没有丞辅这种高位大臣支撑的不足。
综合以上势力分析,这些年来,晋王可以说是有资本窥视大宝,和明宗争上一争的。
可最近,这种平衡被严重的打破了,亲妈被软禁、两个舅舅被解除兵权,晋王的势力中,只剩下了最弱的那一部分,文臣。
想要靠马品信、卫贤帮自己夺皇位,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于是晋王在接到从“秘密通道”那边传来的消息,得知王忠祥病倒在雄州府,无法带兵之后,就和马、卫两人定下了行动方针,抓住机会,把两个舅舅重新扶起来,让他们拿回兵权。
大魏的武将还有几个能上沙场的,大魏的文臣是个什么德性,这些,晋王都清楚着呢。
只要朝廷无将可派,那些文臣们,为了辽人不打过来,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得同意自己那两个舅舅去北边带兵!
而这大魏的兵力,现已尽数集中在北地,到时候,自己和耶律齐暗中谈好,割几座城池给他,再送些钱粮,这仗也就不用打了。两个舅舅带着大军杀回京城,也不用再和明宗耗着了,直接让他写个退位诏书,自己坐上龙椅,要什么“名正言顺”?自己就是太过于看重这些个,才落到如今这种被动的境地。
这世道,说白了就是谁的实力强、谁的拳头大谁说得算,举国兵马尽在掌握的时候,满朝廷的大臣都反对又如何?大不了,把他们全都赶出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全都换掉!
至于南宫王府那个老不死的,自以为一柄大砍刀就可以威震天下了,其实,还不是明宗给他面子。祖训?神马祖训?等自己坐上皇位,这天下都是自己的,南宫老不死的再厉害,他能敌得过千万兵马?直接围住南宫王府把他给绞杀了,回头发个诏书,说病死了自尽了,那还不都由着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说的算?
晋王,在接到前线的消息之后,可以说是把一切都算好了,甚至算到了自己当了帝王之后对朝臣和反对势力如何摆布。
可惜,他算尽了多年与他敌对的那些元老,却没算到,在计划实施的一开始,就冲出两个愣头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