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大古典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古书和地图,《管子》、《东周列国志》、《战国策》、《孙子兵法》、《水经注》、《考工记》、《富国策》………………
从古书的书名可以看出书房的主人喜欢看经济、历史、军事、地理、外交这五大类的书。
“萧师父,你孝思堂书房这里放的书怎么一本诗集和乐器的书都没有?”郑森在书里找了一下,拿出一本《盐铁贵粟论》出来,转头笑着跟萧谨说道。
萧谨要求郑森一个月至少要看两本孝思堂书房里的书,并跟他谈心得,所以郑森经常来孝思堂书房找书看,萧谨也把他觉得郑森该看的书放在孝思堂书房里。
“为师不会吟诗作对,更不懂弹古琴,放那种书干嘛。”萧谨苦笑一下,说道,现代人懂诗的人真不多,他也不例外,高中时学的唐诗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他收藏诗集干嘛,至于弹古琴,平民子弟出身的他连最基础的乐谱都看不懂,哪会弹什么古琴。
“哦,难怪没见萧师父吟过诗,抚过琴。”郑森笑着说了一句,抱着《盐铁贵粟论》走开了,他一直以为萧师父是诸葛亮那样的人物,除了畅谈天下大事,还会吟诗抚琴,看来诸葛亮那样的人物毕竟是极少数,连萧师父这样的人物都比他稍逊一筹。
“郑森,你师父我就是吊丝一个,只是在古代,我的政治、军事和地理的知识显得厉害一点罢了。”从窗户看着郑森远去的背影,萧谨在心里有些无奈地想到,他怎么能跟诸葛亮比,人家可是出身大家族出身,接受到的教育比他强多了好不好。
郑森刚离开没多久,一名男仆拿着一封信走进了“孝思堂”书房,双手递给萧谨,说道:“萧先生,这是泉州让人送回来给你的信。”
“好的,有劳你稍等一下,我看一下,再写一封信给你捎给从泉州带信来的人。”萧谨接过信,笑了笑,说道,肯定是王婆通过郑氏在泉州的商号送过来的信。
“好的,萧先生。”男仆答应一句,双手垂立,恭敬的站在书桌下等候着。
萧谨拆开信封,拿出信仔细看了起来,王婆在信里回复,在原来的条件上,黄家婆婆还要求聘礼不得少于二百两银子,并在泉州再给她买一套小房子居住,她好把她家现在拥有的这套店铺租出去。
萧谨思量了一下,他觉得这两个附加条件比他的开价涨得不算多,可以接受,他拿起毛笔很快写了一封信交给男仆,让其交给来人带回泉州交给现在王婆。
“等下我回家该怎么说服家里人呢?”看着男仆快步走开的身影,萧谨在心里想到,他这么着急纳妾,而且还是纳一个带着小孩的寡妇作为妾室,现代人恐怕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思想更加保守的明朝了,他等下回家恐怕要费不少口舌了。
萧谨有些心烦地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觉得直接回家跟家里人说,经过一番争执固然能说服家里人,但恐怕也会让家里人对他很不满,特别是他的娘子李萍儿,肯定会对他极度不满,毕竟女人都是吃醋的,他得想办法降低家人的不满情绪。
想了好长时间,萧谨终于想到一个化解家里人不满的办法,他走出“孝思堂”的书房,往“泰运楼”的书房走去。
“萧先生好!”
“萧先生好!”
“你们好!”
在回廊上遇到萧谨的丫鬟纷纷跟他打招呼,萧谨微笑着回礼,这种情景让他想起了以前在学校当老师的生活,那时学生们见到他,也是一个个恭敬地叫他罗老师,虽然在古代他还是从事老本行,不过待遇比以前不是好了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