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工匠对我大明是很重要的,你看像草原上的牧民,连个铁锅都不会造,我大明一旦禁止贸易,他们就得入关抢。”萧谨看着郑森,说道。
萧谨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方一样没有出现自然科学,跟中国的文人地位太高,工匠地位太低有关,识字的人都去参加科举了,愿意从事工匠这个行业的人,文化水平高的人并不多,甚至许多工匠根本就不识字,所以传承技术大多都靠个人的经验,自然难以积累理论知识。不过即使这样,明朝末年,中国还是出现《天工开物》这一本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奇书,而这本奇书恰恰是一名当官的文人写的。其实中国的数学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差的,只是宋朝以来各阶层一直被一家独家的儒家文人压着,算术方面和工匠这两个行业地位太低,优秀人才不愿意进入这两个行业,故而一直没能产生自然科学。
“萧师父,我知道工匠对大明很重要,可是把工匠的地位提高到跟文人一样,有什么用呢?”郑森还是不理解。
“现在在大明,愿意从事工匠行业的匠户大多文化不高,他们传承技术全都靠师父带徒弟,面对面地传授技术,而这种传承技术的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办法积累理论知识,从而让这门技术往更深处发展。”
“萧师父的意思是说想要技术继续往更深处发展,需要积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是的,没错,所以需要提高匠户的地位,让有文化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萧谨高兴地说道,他对郑森的领悟能力很满意,真是一点就通。
“恩,弟子明白了。”郑森点了点头,说道,他突然觉得萧师父的脑子里真是奇思妙想不断。
“唉,还要很多东西要改变,而做些改变都需要我们华夏熬过这次劫难,才能进行变革,可是这一次,我们华夏民族比上一次五胡乱华时面临的局面,还要严重得多。五胡乱华时,武人地位还挺高,现在武人地位这么低,又处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能不能抵挡住建奴入侵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后面的凤凰磐涅,浴火重生了。”萧谨想到日后清军入关的情形,叹了一口气,说道。
“师父,那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郑森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萧谨,问道。
“现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等你长大了,开始接手郑氏家业的时候,你才有实力去做这些事情。”萧谨十分直接地说道,他一点都不怕给郑森浇冷水,浇灭郑森的雄心壮志,他知道历史上的郑成功可是百折不挠的性格,这一点小冷水实在不算什么,只会让他变得更为冷静。
“哦,弟子明白了。”郑森听明白萧谨话的意思了,有热情是好的,不过实力更为重要,他又受教了。
萧谨和郑森聊完天又看了一下长江的风景,高升才指挥护卫搬完东西走上船,王把总没有跟着上船,他还要返回军营做其它事情呢,后面的行程他就不跟着萧谨等人了,熊总理说绝对信得过郑芝龙的为人,不用他一直跟着。高升很懂做人,上船前偷偷塞了两张一百两的银票给王把总。
“开船!”高升看到护卫们都上船了,下令开船,船杆上升起开船的信号旗,三艘大船相继升帆拔锚,萧谨三人跟王把总挥手道别,三艘大船在风力的作用下,开始缓缓向西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