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跟上一次课程一样,萧谨拿着一个有备课记录的小本子和两张战国时期的地图,于辰时五刻走到“致远园”那棵大树下,准备开始讲一天的课程,这次郑森来得很早,早早就坐在大树下面等着他了。
看到这种情况,萧谨心里暗暗窃喜,他可是学过心理学的,郑森这些个举动说明他喜欢这个课程。
用竹签把战国中期和战国后期的地图插好,萧谨用教鞭指战国中期的地图,说道:“今天为师主要讲战国中期和战国后期秦国采取的外交方略。战国中期格局为秦国和齐国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秦国在商鞅变法,依靠严刑峻法和奖励耕强富强起来之后,趁魏国桂陵、马陵两役惨败之机,出兵收复河西和函谷关,打通了东进中原的通道;齐国呢是在齐威王时富强起来的,经过桂陵、马陵两役重创魏国,彻底动摇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
“战国中期秦国的争霸方略是先联合魏、韩、燕三国,打败齐国。在齐国衰败后,秦国改为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方略,远交齐、燕两国,攻击与秦国相邻的韩、魏、赵和楚四国,成功吞并大片土地,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华夏打下坚实的基础。”
“秦国依靠严刑峻法治国,可谓不仁,对魏、韩两国,先联合,后又改为近攻,可谓不义,难怪秦朝会二世而亡。”郑森听完萧谨讲的这一段话,突然感概道。
“秦国自商鞅变法近百年,一直靠严刑峻法治国,怎么没见秦国灭亡,反而只见秦国疆土日渐扩大!战国时期哪个诸侯的外交方略没有变过,像韩、魏、赵三国就经常时而联合,时而互相攻击,难道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也都是因为不义而亡吗?荒谬。”萧谨听到郑森这么感概,一脸愤怒地说道,秦国灭亡原因有很多,但绝对跟严刑峻法治国和外交方略反复无常没有关系,谁教郑成功这么理解的,真是误人子弟啊!
停顿了一下,喘了一口气,萧谨明知故问地问郑森道:“郑森,谁告诉你,严刑峻法治国和外交方略反复无常是秦国败亡的原因。”
“昨天曾师父教贾谊的《过秦论》,跟弟子说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郑森老老实实地说道。
“曾师父是教儒学的,他这么说很正常,不过郑森你不能这么容易就信了,今天师父就临时改变一下上课的内容,告诉你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萧谨决定临时改变一下上课的内容,抓住机会扭转郑成功的思想。
“哦,好。”郑森愣了一下,说道,他不觉得曾师父教的理论有什么问题啊。
“秦朝二世而亡原因很多,师父总结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扩张太快,一个国家攻占新的领土都是要时间消化的,因为民众对故国的怀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需要花时间去改造民众的思想,改造民众的认同。而秦国呢,十年灭六国,一统华夏,又北上驱逐匈奴,收河套平原,南下三征百越,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地可不是小地方,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安南的北部地区,那是相当的大了。新占领的地盘实在太大了,足足超出了秦国本土三倍有余,远远超出了秦国的消化能力;第二,秦始皇时期的大工程太多了,大规模修长城,把秦、燕、赵的长城连接起来,用来防备匈奴。大规模修直道,把秦国本土和新占领区连接起来,修始皇陵,七十万人修了四十年。这些都是规模浩大无比的大工程,需要大规模地征调人力,秦始皇又太急,工期催得紧,搞得民怨沸腾;第三,秦国在六国新占领区驻军太少,秦末农民大起义时,秦国的驻军是秦国本土有五万驻军、河套驻军三十万、百越之地驻军五十军,六国新占领区基本没有多少驻军的,这种情况导致农民起义和六国贵族趁势而起时,秦廷根本抽不出多少秦军来及时镇压,陈涉的部将周章率兵攻入关中后,秦国军队由于实在太少,不得不紧急给修秦始皇陵的刑徒发兵器,把刑徒组织进行作战,才打垮了陈涉的起义军。”萧谨准备了一阵子,开始说道,他研究过秦末历史,觉得秦朝二世而亡主要就是上面三个原因,其它原因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