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安平镇(2 / 2)回到明末当军师首页

安平镇的城墙实在太高了,看上去至少有七米高,城门上还建有看上去两米多高的城楼,而且城墙绝对不窄,从不远处城门门洞的深度可以推断,城墙的厚度至少有八米以上。如果有外来者试图攻克此城,绝对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萧公子有所不知,安平虽然名为一镇,却是郑氏的大本营,其繁华程度不输省城,城墙跟泉州府城差不多很正常。”车夫张伯一边驾驶马车继续前进,一边解释道。

“安平镇的繁华程度竟然不输省城,难怪有如此高大的城墙。”萧谨再次震惊了。

萧谨穿越前本是一名历史老师,他对安平镇还是有些了解的。

安平镇在宋朝时称安海,是泉州刺桐港的附属港口。在明朝禁海之后,泉州的刺桐港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泉州的安平港和漳州的月港开始崛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郑芝龙被明朝招安之后,崇祯三年开始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安平镇,安平镇开始日渐繁荣起来,萧谨知道安平镇肯定很繁荣,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安平镇的繁荣程度竟然不输省城,那位让安平镇变得如此繁华的郑芝龙真是一名传奇人物啊,本来他在历史上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因为政治眼光不行,错过了创建一个海上大帝国的大好机会。

“就让我来辅佐郑芝龙,弥补他政治眼光不足的缺点吧。”萧谨在心里想到。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中,以郑芝龙的实力,他本来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他政治眼光太差,拥有东亚一流海军,竟然降清,被清廷征南大将军爱新觉罗·博洛强行带往北京,成了清廷控制郑氏的人质。

想事情发了一下呆,缓过神来,萧谨发现马车已经驶进城门,一个宽敞的街道出现在他的眼前,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和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都给进城者一种大城市的感觉,让他大饱眼福。

“公子,你要去安平镇哪里?”驾车的张师傅回头再次问萧谨道。

“去安平桥附近找一家客栈把我放下就好了。”萧谨想了一下,说道,他记得历史书里记载,郑芝龙的家就在安平桥附近,他想确定郑芝龙在不在家,再上门拜访。

“好的,公子。”张伯答应道。

张伯驾驶马车顺着大街一路直走,萧谨发现沿途巷子里许多女人在用棉线札织布,经常一个小巷里,女人们排成一排在那里织布,一边织布一边聊天,只留够两个人行走的通道给行人行走。

“竟然有这么多人织布。张伯,我记得福建种棉花的地方不多吧,这些用来织布的棉花是从哪里运过来的啊?”萧谨把头伸出马车前面,问张伯道。

古代时的车夫跟现代的司机一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萧谨觉得张伯应该懂棉花的来源。

“你说那些棉花啊?我记得是从南直隶那边运来的,那边很多地都不种稻谷,改种棉花和桑树了。”张伯一边驾驶马车,一边说道。

“哦,我明白了。”萧谨恍然大悟道,虽然他是历史老师,不过明末有许多怪现象他以前一直不明白,像江南原本稻米产量是很高的,南宋时就有“苏湖足,天下熟”的谚语,他搞不懂到了明末,为什么江南稻米产量那么低,原来都改种经济作物赚钱去了。

“西北年年大旱,民众饿死无数,江南却种经济作物赚钱,这样不亡国才怪。”萧谨在心里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