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往事不堪回首(2 / 2)吾汉道昌首页

一同埋入的还有曾祖父留给祖父的一封信。看了信后,祖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悔恨就此伴随后半生,身体也一落千丈。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由祖父抚养长大的杨汉,从小就常常看到祖父孤零零的坐在书房中,对着一封信长久发呆,神情落寞。

长大后杨汉才知道,那间祖父常常待在里面看书写字的书房,是根据祖父的记忆复原的,而祖父独对书信的表情叫做哀伤。

杨汉的记忆中,祖父笑容不多,唯有督促自己练字看书时,才露出些许笑容,或许是想起了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

祖父学识渊博,书画皆长,可惜时代原因,错过了父亲的成长期,加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父亲,也看不上祖父的旧知识。虽然后来随着父亲位高权重,又顶着书香世家的名头,渐渐附庸风雅起来,但一手字也就能蒙蒙外行人,从不敢在祖父面前展露。

而自己虽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小时候从来就不知道努力,奇怪的是祖父或许晚年只有孙儿陪伴,也不忍心逼他吃苦。所以杨汉什么都平平,没有得到祖父的衣钵。

在杨汉20岁那年,大学暑假回到乡下陪伴祖父。已八十岁高龄的祖父奇怪的让他出去旅行,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虽然疑惑,但杨汉还是遵从祖父的意愿。然而,等他再回来时,祖父已经去逝下葬。父亲神色寂寥,告诉长跪祖父墓前的他:“你祖父自感大限将到,他不让我告诉你,说你外表看似坚强,其实内心脆弱。说你的性格其实很像他,一旦陷入某种情境中,就很难走出来。

他不愿你长时间的悲伤。”

父母办理完祖父的丧事,就各自忙自己的事业去了,并在那一年离了婚。其实祖父很早以前就知道儿子儿媳的婚姻出了问题,两人长期分居两地,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加上母亲崇尚小资,一直觉得下过乡的父亲身上有股土味,而父亲说他那是接地气,也看不上母亲的虚华。

祖父没有告诉杨汉,但内心敏感的杨汉早已察觉到。只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连他父母都没有发觉。也许只有杨汉的祖父能察觉到孙儿敏感的内心,所以对杨汉近乎于溺爱,就是希望能弥补孙儿缺失的关爱,他希望孙儿能快乐的生活。

之后父亲母亲各自重新组织家庭,杨汉辍学在家,在老宅里陪了祖父好几年。他拾起小时候祖父教给自己的书法绘画,坐在祖父常常坐的椅子上,苦读书册。他拨动算盘,练习祖父教给自己的一项项外界早已摒弃的老旧学问。

可惜跟父亲一样,错过了读书练字的最佳时期,只能勉力为之却不会有太大成就。像祖父一样被人视为国学大师更是终生无望。

祖父说的不错,杨汉确实难以走出来,像祖父从悔恨中走不出一样,他也走不出祖父逝世的悲伤。尤其是父母各自再婚后,他更感觉自己孤独一人再无依靠。

独居几年后,杨汉掩盖自己的本性,开始放纵自己。

身为双二代,身边很快聚拢来一批阿谀奉承之辈,再加上将金钱当做母爱不停塞给自己的母亲,他年少多金不知金钱为何物,吸引来大批狂蜂浪蝶。

所以活得好不潇洒,偶尔以国学高级文人的身份出席各种活动节目,觥筹交错花丛流连中醉生梦死。

后来,父亲违反法规,锒铛入狱,母亲因为经济问题,远走海外,杨汉也终于在四十岁那年,醉死在灯红酒绿中。

这就是杨汉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