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在下却想学鲁肃(1 / 2)宋末三国首页

话说这王叶,却也是一另类。原本便为鬼谷子王禅老祖的后人,家族继承先祖衣钵,世代都出谋臣。每逢天下大乱,家族中总有人跳出来搅动风云。可惜要么功败垂成,要么被卸磨杀驴。

近代史上某位长辈又成功作死,抗日成功后尚且不思隐退,结果便只能逃去了对面。为防牵连,整个家族只得逃于湘中某深山隐居。

故此王叶自小接受的便是四书五经这种传统的旧式家族教育,直到近年环境好转的风声传入家族隐居之地后,这才出山考入了某大学。

谁料得天意弄人,王叶只在大学之中厮混了四年,某日一觉醒来,便已经到了此地。

面临耶律大石的质问,有后世海量的知识支撑,如此王叶又有何惧?走动了两步,借机思索了一番,王叶便开口道:“此事一言以蔽之,破宋为存辽,存辽为救宋。”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示意王叶继续。

王叶便开口道:“金人未兴之初,敢问辽国与宋国孰强孰弱?”

耶律大石想了想,开口道:“两国并立百年,国力当在伯仲之间。然则辽国常攻,宋国常守。以此说来,辽国当强上半分。”

这个评价很中肯,王叶点了点头,开口道:“如今宋金联手攻辽,敢问林牙之意,宋金联盟能长久否?”

耶律大石想也不想便开口道:“金人贪婪,只怕辽亡之日,便是宋金开战之时。”

王叶开口道:“既如此。辽强宋弱,金人南下之时,辽国尚且挡不住,宋国又如何能抵挡?故不得不存辽为缓冲,以救宋国,此其一也。”

耶律林牙点了点头,以辽国为屏障,挡住金人,宋国自然无事。这个道理说得过去。

王叶接着开口道:“金人一朝南下,凭这幽燕之地,辽人能御之否?”

这事耶律大石心里也没底,想了想开口道:“胜负当在五五之数。”

王叶便开口道:“倘若宋人夺幽燕之地以抗金国,胜负之数又当如何?”

耶律大石心里开始盘算。

王叶又主动开口道:“宋人一丝胜算也无!盖自辽太祖定鼎以来,传至如今已二百余年。幽燕之民世代为辽臣,其心已附。倘若辽人为主守之,尚有民心可倚。虽金人势大,急切之间却也难下幽燕。倘若宋人攻而有之,新附之地,民心向背如何?若要尽收民心,实非三年五载之功。三五年内,只怕幽燕早已易主。故此,宋人夺幽燕之地自守,必然一丝胜算也无,倒不如留给辽人守之。此其二也。”

历史上还真是这么回事,童贯花了老大的价钱,买回了燕云之地,原本打算以此为屏障,抵御金人。然则事与愿违,金人南下之时,燕云之民不仅没有帮着抗金,反倒一个个成了带路党,郭药师就是明证。

听了王叶此话,耶律大石点了点头,开口道:“此话有理,譬如两军对阵,一方陡然换帅,士气必坠,自然难以争锋。”

王叶接着开口道:“敢问林牙,吕蒙此人若何?”

怎么一下子扯到三国人物上去了?耶律大石怔了一下,开口道:“此亦一时之人杰也!北拒曹操,西败关羽,实有大功于社稷。”

王叶摇了摇头,开口道:“非也!非也!于吴太祖而言,此人实乃社稷之臣。于吴国而言,此人不过奸贼而已。可谓吴、蜀皆亡于此人之手。”

这倒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耶律大石便开口道:“何出此言?”

王叶开口道:“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手,赤壁一把火烧得曹操仓皇北逃。此后十数年间,吴蜀四出攻伐,曹操匹马不敢南下,但经营关中而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夺荆州之地,杀关羽父子于临沮,遂成千古憾事。孙刘联盟即破,夷陵之战,双方精锐死伤殆尽。自此曹魏得势,今后数年间,几番南侵。然则破镜又岂能重圆?吴蜀即便再度联手,两国亦不敢尽信。曹魏故得分而击之,数十年间,蜀吴两国相继而亡。史实如此,吕蒙岂非奸贼?”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这话虽然有点勉强,大体上还能解释过去。

王叶接着开口道:“再请教林牙,鲁肃此人若何?”

耶律大石开口道:“此乃无双国士,吴国定鼎多得其功。”

王叶便开口道:“未知吕蒙比之鲁肃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