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端午节悄然而至。
五月,气候渐热,是百病丛生的节气,古人称为“恶月”。百姓皆有挂张天师或钟馗画像于门上的习俗,汴京城则更为盛行。
“合泥做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之上”,这样就可以达到驱瘟神的目的。
汴京人称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端是开端之意,五与午通用,故称端午。
“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尧母门。悬插菖蒲、艾草等,以辟邪驱瘟。”这一天不仅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且也是驱逐瘟神的节日。
将菖蒲挂在门楣上,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鬼就不敢登门骚扰了。妇女头上插上艾花或石榴花,作为发饰物,据说也可以辟邪毒气。
百姓还用朱砂书“荼”字,或黑写“龙”字倒贴墙壁上、木桩上,相传“蛇、蝎、蜈蚣,皆不敢近”。
还以布帛制成虎头,系于小儿襟带间,又结五彩线为索,戴在小儿臂上,可以延长寿命。
“一丝增一岁,万缕献君王。”凡此种种,都是为了祛祟辟邪,消灾除病之意。
亲友之间,多以辟邪之物作为礼品,互相赠送。
僧道和尚也以经竹筒、辟邪符袋分送施主而医家则以香囊、雄黄、乌发油等馈送有交往的顾主,以祝节日。
吃粽子,饮雄黄酒、菖蒲酒、并作术羹、制枣糕、百草头等食品,可谓丰富多彩……
临近端午前几天,烟雨楼便为此节日开始忙碌了,酒楼要制作专门的节日饮食,当然要首推“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端午食此,由来已久,宋代也不变。
但制作方法日益精细,品种日益增多。煮粽子所用之水为艾灰汁,其馅,以前多用枣或糖,宋时增用松栗、胡桃、姜桂、麝香等。
“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秆平粽,又有九子粽。”皇宫中,由学士院文人为皇帝、后妃作端午帖子,送至皇宫后苑作帖,用罗帛制造,分给皇帝后妃。
从初一到初五,百姓都沉浸在端午节的氛围里,这几天,街市上一片欢腾,叫卖声至五更不绝。
雷清远根据后世所学,并结合汴京城中人们的风俗习惯,适时推出了一种新的饮食,名曰“甜胚子”。
这是用小麦和酒曲发酵后,形成的一种独特饮食,闻之有醇香的酒气,食之酸甜爽口,实为解暑消渴的佳品。
雷清远开发的这款“甜胚子”,完全是按照后世母亲常做的方法,稍加改良而成的。
他从小就吃,至今回味无穷,至于制作的工艺,自然难不倒他这个学农业的大学生。
“甜胚子”一经推出,马上就赢得了汴京人的追捧,尤其是低廉的价格,让老百姓也能登堂入室,在酒楼里享受这顿“平民餐”。
五文钱一碗,童叟无欺,这样的价格一度让张侃感到不满,但雷清远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他受东坡先生的影响,决心改变饮食风格,坚持走亲民为民的路线。
“雷爷,来酒楼品尝甜胚子的百姓很多,还要每天限量供应吗?”
伙计来请示雷清远,面对络绎不绝的食客,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不搞限量,放开购买!”
雷清远非常坚决地表了态,他看到老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赶到酒楼来,而且又能从容地坐在酒楼里吃这碗简单的食物,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满足。安卓anzhuang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