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高句丽,而置安东都护府。而后虽因时局动荡,难以兼顾边地,遂坐视契丹崛起,入侵燕云,一时间也曾威胁中原...唐末朝纲不振,长年藩镇割据已使得朝廷名存实亡,而我朝一统中原,再造治世,不是也正当趁势夺回辽东故地,合当为长远计、为子孙谋,难道还要任由辽东族裔如当年的鲜卑、高句丽,乃至如今的契丹这般趁势而起,直至威胁中原?”
这话说的兜了一圈,不还是要动用武力占领辽东,而不惜与泰封国兵戎相见?大殿当中,那些对于魏朝直接吞并关外诸地而抱有异议的朝臣,眼见魏帝李天衢态度坚决,则不由得把目光朝着文官列首的位置望见过去。
然而如今官居左仆射的王师范,站出身来,却朗声说道:
“臣以为契丹连番失利,如今已难以再控扼辽东,如此关外诸族也将诸部臣服于我朝。正所谓恩威抚远,辽东脱离中原正朔掌控,迄今二百余年,唐廷时虽置安东都护府,却又得而复失......
正如唐末时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欺君罔上,社稷到底亡于篡国贼子朱温之手...辽东如若完全不受朝廷掌控,只是任由泰封国,亦或当地族裔代为管治,只是名义上向我朝称臣...岂非也如前朝末年时的藩镇那般,早晚也必然会威胁到中原!
如今我朝则将辽东复入版图有望,以成就收复故时疆土大业...收复安东都护府失地,这乃天赐良机,怎可轻易放过?”
王师范这个当年的淄青军节度少主,那时属于铁杆的保皇派,而鉴于当初诸方藩镇逐步拥兵自重,便开始欺辱、挟持...乃至弑杀唐廷皇帝的前例,便将那段时期的前车之鉴,代入到是否要控制住辽东的问题上...
何况王师范当初自认做世侄辈开始,大部分时候都会奉从李天衢的主张...这次他也依然不会唱反调,而是站出来支持自家主公的抉择。
至于如今官居右仆射的冯道,许多道目光落在他身上,却仍是心不在焉的模样,看来压根就没打算站出来发表意见...身居高位已有一段时日,不少臣僚大概也摸清楚冯道的几分秉性,处理国事政务毫不含糊,但是到了要论辩某项重大决策的时候,他几乎不会立场鲜明的站在任何一方...也不能指望这冯道会据理力争,他也不愿自己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位置。
共掌朝政的左仆射王师范、右仆射冯道一个支持直接掌控辽东,另一个则相当于弃权...而参赴朝议的武臣将帅,绝大部分自然也都支持继续对关外用兵,毕竟他们的官身地位,也主要是以战功做为晋身之资...不打仗又哪来的战功?
就算大部分武将,不能以李天衢从穿越者的立场,去考量眼下务必要直接控制辽东的重要性...但是身为行伍军人,为国征战沙场,去收复汉家故土,这又有什么错的?
看来即便朝堂中休兵止戈的呼声越来越高,魏帝还是要执意对关外用兵。大殿中不少臣僚劝说无果,却也难免生出消极应对的情绪...而李天衢轻咳几声,忽然又道:
“朕也并非不知节制,不知休养民力...所以经权衡取舍,辽东固然必须要取下,绝不容泰封国染指,但朕体谅众卿苦心,而经略辽东,不会兴师动众调集大规模军旅征讨,而调遣小股精兵逐步取之。
何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要招抚渤海、驱逐泰封,进而兼并据守辽东的契丹守军...自然还是要以谋略取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