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最是严厉唯亲娘(2 / 2)还梅一段香首页

或许是从小家里王法大,她总是习惯性隐忍自己的个人想法。任何事,即便她自个儿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时并不赞同母亲的做法,却也只能逆来顺受地接受母亲安排的一切;她知道母亲向来家法严规矩大,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那她可是要大大地生气的,就会一边数落一边哭诉自己这些年的艰难困苦,定然要从她做姑娘开始,一直数到她嫁给父亲后,丈夫早逝,她一个人如何拉扯了这几个孩子长大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每每哭诉到此处,全家兄弟姐妹只有认错妥协的份,再不敢与母亲犟半句嘴,否则,后果只会更加无法收场,还要被邻居冠上不孝的罪名。乡下人,最在乎的便是远近的名声好听与难看,就算梅香的哥哥们已然为人夫人父,也还是不敢轻易违背母亲的意愿;嫂子们即便偶尔有一些小小的不满,也只敢在背后或者枕边撒个娇,向她们的丈夫喊两句冤叫一声屈,她们也知道轻易惹不得那个看起来身材瘦小,还裹着小脚的婆婆,更是惧怕她那根将门槛敲得震天响的拐杖。

母亲再严厉,儿女终究是长大了,表面再含乎她,心里毕竟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儿女大了不由娘,这也是寻常和必然的结果。

初夏的一天上午,梅香在家纺纱,隔壁的大娘来串门,她与梅香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些家常,眼睛却不时瞧着梅香,还不住微微笑着点头。梅香不知什么事,让大娘今天这样的高兴,但她是个姑娘家,何况母亲又在身旁,她自然不敢多一句嘴,只在心里默默地疑虑,身体依然在纺车前忙碌着。

瞧大娘看自己的眼神,梅香总觉得有一些古怪的意味,却又不知她在打什么主意。果然,大娘与母亲闲话了几句后,便放低了声音,说瞧着梅香也一天天长大了,人既善良又贤惠,想来给她介绍一门亲事。他娘家侄子是做教书先生的,学问好、人品正,长得算过得去,他和梅香年龄差不多,大不到两三岁,家底也殷实得很,恰巧今天来家里做客,正好说起这件终身大事,大娘便想到梅香这人品,就觉得他俩挺合适的,因此,今天她并非专为串门来的,实际上是来征求梅香母亲的意见。

梅香一只手拿住挂着纤维的捻杆,另一只手把纱线抽成一根松纱,绕在另一根棒杆的凹槽里,一边静静地竖起耳朵听着她们的谈话;同时心里觉得挺难为情的,嘴上也不便问出来,脚底假装专心致志地踩着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