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之前在董卓任河东太守时被董卓举荐担任河东郡丞。董卓调任东中郎将去镇压黄巾起义,留下了自己的弟弟河东郡尉董旻和女婿李儒打理河东郡的事务。
自从听说董卓被朝廷罢职押回洛阳,董旻便带着侄子董璜和李儒,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匆匆赶来洛阳打探消息。这些天几人一直在洛阳城门外等待着董卓回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洛阳城外等了数天的董旻等一众人,终于在昨日黄昏时于洛阳城门外截住了押送董卓的囚车。
看着抱住自己涕泗横流的弟弟和侄子以及女婿,董卓心中百感交集。前世的冷卓孑然一身,生活中除了部队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再无他人。亲情这种感情,对他来说太过于奢侈和陌生,冷卓甚至都不曾想望过。
在那一刻,董卓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不能辜负亲人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像历史上一样将他们带向死亡的深渊。
“岳父大人,小婿打探了一下。您现如今的境况,按理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是就怕天子那边出了岔子。”待到董卓重新坐好,李儒侍立在一旁主动回禀到。
“如此当为之奈何,文正(李儒的字有两种记载,按曹全碑记载为文优,然而古时优字解为伶或倡,即为戏子或倡妓之意。私下认为不可采信,所以采用野史中记载的文正)可有应对之策?”
董卓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儒问道,眼中甚是热切。毕竟其作为日后西凉军的智囊,董卓很想提前考教一番李儒的本事的。
“此事亦非难事耳!只是还得借助于那十常侍之力方可,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李儒胸有成竹地答道。这等小事,自然难不倒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他。
这回轮到董卓为难了。主意李儒是出了,但是最后用不用还得是董卓拍案决定。
主意是不错,挺简单也有效。要是以前的董卓,他并不会感觉到有何不妥,指定立马就决定这么做了。然而此董卓非彼董卓,曾经的冷卓可是在部队从一个列兵一步步靠着自己的能力升为上校参谋长的。
以前的董卓虽然也是从底层一步步开始的,然而这个时代并不是有功必赏的。因此董卓虽然立过不少功劳,但是没有后台的他只能另寻它法。董卓的之前的河东太守之位,自然是从十常侍手中买来的,至于买官的钱哪来?不用说是人都能猜到。
这也是董卓在霍国乱民一直被那些正直忠良之人和士族世家之人所诟病的重要原因。毕竟董卓从宦官手中买的官,那自然就是宦官派系的人了,而东汉时期士族和宦官是不两立的。
如今让后世穿越而来的堂堂特种部队军官去贿赂一群宦官,他真的有些干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