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向青山上了两本折子,一本说辽东现在人口稠密,盐业已经走上正轨,还能有富余的食盐销往各处番邦,他提请皇帝在辽东设立盐道衙门。
收取盐税,为国家增添税收,解财政之困厄。
这是个极好的建议,皇帝内阁都非常在赞成,还责成吏部挑选道德高尚之士赴辽东上任。
另一本就是他还想再辽东设立直属于户部的屯田大使,以朝廷的名义建设国家农场,种粮食养牲口。目的同样是解朝廷财政之困厄!
这个建议更加没问题,朝廷还是让向青山自己去筹办。
向青山调颍州知府张海山为辽东巡盐道台,调原、海州府同知余晨钟为户部屯垦大使,他的官职还是正五品。
一心想要立功升官的罗勇进看到向青山一连搞了两个大动作,对他的合理建议却无动于衷,他心里还挺纳闷的。
好在他只是在心里瞎想,并没不满之语流露,不然功劳苦劳全没了。
只有熟知向青山性格的曹平能理解,知道他这是在为西征筹备军费。
为了辽东屯垦和盐道的事,向青山要为两个新设立的衙门配备人员,还要配备办公地点,审阅各种新制定的规则,盐道还要规定缴纳的赋税,足足忙活了有大半个月时间。
端午节的假期过后,第一天上班,向青山就召集吏部两位侍郎,让衙门两位九品司务把账本都拿来,一起审查户部衙门的办公费用。
这可把两位小吏给吓坏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堂堂尚书大人竟然还会想到要清查吏部衙门的日用花销。
俩小吏想要一把火毁了账册,但向大人的保镖就在身边,这一招行不通了。可要是把账册搬到尚书值房,事情立马就要穿帮。
这可怎么办?
俩人急的额头上冒汗。
“赶紧滴,磨蹭什么?”张德禄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他直接动手,把房间里所有账本打了包给带走了。
苦也!
两个小吏只能干看着无计可施,两条腿还在不停的打摆子。
当吏部两位侍郎李裕余子俊,看到衙门所有办公物品的价格,都比外头要高出两三倍,他们那里还不明白其中的猫腻。
李裕大骂:“简直是丧心病狂,想不到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竟然也能成为贪污的目标。”
余子俊更是大呼朝廷六部,要被他们贪污了多少办公经费,简直是骇人听闻。
向青山:“吏部的事就交给你们俩处理,先替我保密,我要一个部一个部的清查!”
在户部,向青山当然能查出问题,除罗勇进外的另一个司务当即被扣押起来,由张德禄秘密审问。
随后向青山又去了隔壁的吏礼部,随后又是大路对面的兵工刑三部,同样都查出了问题。
所有部门尚书看了账册,和向青山带来的市场商品零售价,都大吃一惊。
“既然在眼皮子底下,还有这等事发生,简直骇人听闻,必须要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