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识字(1 / 2)梦回天唐首页

天刚蒙蒙亮,这浓稠如墨砚的夜色,在即将到来的黎明破晓声中逐渐被撕开。夜幕的轻纱已然开始褪去,但天空的繁星依然可见,而这拂晓的曙光已经渐渐开始打破着这片夜的宁静。

城外农人们早早便已起身,拿着锄具正打算出工。一个首裹头巾,穿着朴素,似双十年华的妇女,刚给襁褓里的孩子喂过奶,便背着小竹篓朝着城里赶去。

河边小港,老旧的乌篷船,一个单薄的青衫老头儿,正立于舟头解开岸边的绳索,撑着竹篙,划动着渐渐地消失在了眼前。

城里大街上依稀见得几人。商人们正挑着担子,推着小推车赶往闹市区。旁边一家商铺,掌柜也正推开木门,揉了揉肩,随后仰天伸了个大懒腰。

湖边小桥下,水声、摇橹声连绵不绝。一青年学子正站于桥边,立于青柳之下,摇头晃脑般吟诵着“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随即,又遥望向天际,幽幽叹绝一声。孰也不知,眼前这青年为何如此满腹惆怅?想必是思念那身在远处的心怡之人了罢!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也许,又或是哪家的温婉小娘子,正在日日夜夜盼得他早日金榜题名,嫁得如意郎。

..........

天色渐明,商人、农人们都已纷纷出工,开始着新一天的劳作。

唐家小院,唐子轩也是早早起身。正坐于院子里吹着夜风,读书品茶,偶尔伸伸懒腰,好不悠闲快活。

读的是孔子的《论语》,呃?....准确来说而是由其弟子编写的著作。是也不是?唐子轩也不甚计较,反正前世不喜读书的他是记不得了。至于是由谁写的对他而言并无干系。

论语,论德、论礼、论乐、论政.....

悠闲的躺在石凳上,膝上置着这本《论语》,时而翻过一页,时而又翻过一页。如此看了一小会儿,唐子轩也是恍惚的记得,同样是年近十四那年,在课上手捧着课本,然后朗诵着“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此想着想着,心里竟也有了丝丝不觉的感触。

一旁的槿儿正曲着小身子蹲在房门处,身前是一个不大不小,不方不圆的木盆,内置一个横放着的搓衣板儿,正埋头专注的忙活着。这是唐子轩前段时间见槿儿捣衣不便,命人准备好的。

如此对槿儿而言,这也是方便了不少。

起手又倒了一杯龙井,唐子轩继续翻看着手里的《论语》。

来到这里已有月余,尽管前身记忆犹在脑海,可他并无上过私塾,识字儿不多。唐子轩写字儿的时候总是不经意间写成现代字体,这自然是行不通的。

闲暇之余,多看看多写写总是有好处的。而《论语》在前世上学那会儿他就将其中的部分内容背的很是熟透。尽管时隔多年,却也是记忆犹新。由此,一时兴起便也拿了出来。

唐子轩每当见有不识的字儿,就用笔抄记下来,本想问问槿儿,但想来槿儿应该是不识字的。因此每次都是向着阿兄请教。

阿兄唐子浩进私塾上过两年学,又经营生意几年,接触各类旅人,难免处理各种账本书信什么的,识得不少字儿。

“槿儿,你过来一下。”唐子轩向着槿儿招了招手,声音很是温和。

“少爷,怎么了?”槿儿愣了愣,扔下手里的活,小跑过来。

“对了,槿儿,上次你不是说你不会识字吗?那跟着少爷学识字好不好?少爷也有很多字不会,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你说呢?”

“啊?”槿儿一时惊呆,眼里异常惊诧,双唇动了动,欲言又止,又缓缓垂下眼眸。

对槿儿而言,她是不想学识字的。她毕竟只是一个丫鬟,识不识字,毫不重要。这辈子照顾照顾少爷,做做饭,端端茶,洗洗衣服。几年之后啊,要么嫁给唐家哪个男仆,要么被转卖出去侍奉别家主子。不过槿儿觉得被转卖出去的可能性倒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