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问政(1 / 2)女帝仁槿首页

将养了三日,清寒悠悠转醒,冷清多日的乾宁宫终于迎来了生机。

这厢清寒正靠在床边喝着药,那边谭子蹊闻得传信便匆匆前来。清寒挥退众人,一脸兴致勃勃问道:“多日不见,先生可带来了好消息?”

谭子蹊瞥一眼清寒手上只喝了几口的汤药,刚欲出口的话语又生生咽了回去,他行了礼坐到一旁矮凳上,慢悠悠道:“臣受沈太医之托监督皇上吃药,此碗药不见底,便什么消息也无。”

清寒不满地嘟嘟嘴,嗔怒地瞅着谭子蹊,然而怨归怨,每每面对这人她却总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得捏了鼻子将满满一碗药喝了个干净。

谭子蹊将小几上的蜜饯递上,板着一张脸道:“皇上如此不爱惜身子,于社稷而言非为幸事,此番日月坛之上着实胡闹了些,白箬姑姑对臣言皇上竟三日三夜未曾合眼,这如何使得?往后行事切不可这般任性。”

清寒一口吞下药,眼睛紧紧闭着,整张脸都皱成了苦瓜样,连忙捡了一颗蜜饯含着,过了好一会,嘴里的苦味才消了些。她小心打量着一旁那人,见他面色不虞,哪里还敢多做分辩,只耷拉着脑袋连连称是。

谭子蹊这才取出袖里的奏折呈上,“前番所谋已然功成,待皇上身体康复便可复朝摄政,此本乃臣所书眼前朝中的急事要情,还请皇上过目。”

奏折并不长,仅言三事:其一,补缺永宁内史。前内史苏万因牵扯进谋逆一案已被罢免,自封城后,大部分走投无路的难民都流窜到了城郊荒山上,为了活下去他们只得啃食草根树皮,甚至易子而食,那里已然成了人间炼狱。而城内形势也不容乐观,奸商恶意屯粮、待价而沽,致使粮市混乱,百姓怨声载道,盗窃抢劫之事频发。如今的永宁城像极了各方势力撕扯着的一块肥肉,而那些瘦骨嶙峋的百姓则是一群身在绝境的野兽,他们正睁着猩红的眼睛对这块肉淌涎水,此种境况下,若无一位干练机敏的内史从中斡旋处理,只怕朝晖惨案将会再现。其二,部署二次赈灾事宜。此前姜党赈灾之所以收效甚微,除去各层官吏盘剥外还因冒名饥民领粮之事猖獗,而这些冒名顶替者大多是两党在各州、县的支持势力。朝廷大张旗鼓赈灾,掏空了国库却肥了私家腰包,正是朱门余粮盈仓,饥民饿殍千里。如今饥民流离,国库空虚,可赈灾一事却又刻不容缓,这灾如何赈?钱从哪出?可谓难之又难。其三,剿匪平乱。朝晖之乱后,暴民虽已被正法,但乱军头目韩子胥却趁乱出逃了,此人离开永宁后,打出推翻暴政的旗号,各州一呼百应,原本零散的几路乱军皆投奔到此人旗下,如今十万叛军盘踞在湎江以北地区,不缴税、不纳粮、不尊国号、不领敕令,俨然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心,国无二日,若任其做大,则后患无穷,剿匪平乱,已然迫在眉睫。

清寒一边看着奏折,一边迅速思索解决之法。头一件事倒好办,召回蒋宣就是了,父皇曾言蒋宣有宰辅之才,当初寻机将其贬谪出永宁一来是惜才之举,怕他在即将到来的大变中受到牵连,二来则是有将他留给新朝之意,如今永宁城乱象丛生,这位父皇口中‘才堪宰辅’的人也该重新启用了。第三件事也没有太多考量余地,永宁城的军队相互制约,一支也动不得,镇北军距湎江甚远,远水难救近火,如此便只有方定中的五州兵可用,以方定中之能收拾那起乌合之众自是轻而易举,只是如此一来此人便又有一大功傍身,日后想要动他就更加困难了。

“永宁内史朕属意蒋宣,平乱还是得用方定中,至于二次赈灾……”说至此处,清寒眉头深深蹙到了一起,叹息道:“如今户部无钱,若要赈灾就必须在各州县就地征粮,只是满朝文武却无一人可担此重任。”

谭子蹊点头道:“内史人选与平乱之法臣所思与皇上一致,只是这赈灾大臣,”谭子蹊顿了顿,接着道:“臣以为倒可以启用些新人。”

“谈何容易。”清寒将奏折缓缓合上,微微摇头道:“虽说如今姜、淮、方相互掣肘,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正是朕培植自己势力的时机,然而此番赈灾非同小可、困难重重,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任。朝堂上下,持身公正、不依附两党者已是难得,更遑论还需得才能出众,朕实在不知谁堪此任。”

谭子蹊浅浅一笑,“论识人之能,臣举荐一人,此人胸有韬略,外圆内方,永宁城大大小小五百余官吏的履历、品性皆在他肚子里装着,这赈灾大臣的人选皇上不如问问他。”

清寒骤然来了兴致,目光炯炯地看向谭子蹊。

“此人正是御史大夫沈亦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