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善良的顺心赶紧赔不是,点头哈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高个子年轻人轻轻拍拍身上,其实他身上什么也没有,就是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身上有点儿尘土,但他依然僵着鼻子说:“快走,快走。”
旁边一上岁数的红脸男人说:“有的人好像没有正经人□□过。真该好好□□□□了。”
年轻人又回过了头,目光恶狠狠地看着他们。
顺心又赶紧点头儿哈腰,赔笑脸。怕再有是非,自己就走不了了,赶紧拽上那人走开了。走到人少稀点儿的地方说:“老哥,我知道你是个仗义人,咱不跟那种人计较。来先吸烟。说着,从口袋里掏出裁好的条形纸,又倒出一些烟末,动作熟练地卷好,用唾沫黏住,把两头掐掉,一根旱烟棒就好了。他恭恭敬敬地递给对方,那老哥接过旱烟棒叼在嘴里,顺心划着火柴给老哥点着。又说了一些非常感谢的好话。可他清楚,自己不能逗留,自己得赶紧回去,两个孩子还托人给看着呢。他拉着对方的手说:“我是南山坡的,今天我还有事儿,改天你有时间,到我那儿做客。咱们好好唠唠。”说完赶紧走了。生怕再有什么麻烦事儿缠上自己。
“二十三糖瓜粘,粘的爷爷儿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是扫房子的日子,这天天气挺好,冬日的暖阳,普照着大地上的一切。因为是扫房子的日期,再加上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所于扫房子的多。顺心也扫房子。七岁的假女儿帮着爹收拾,顺心先把被褥凉到外面,他抱被子,假女儿就帮他抱枕头,被褥就两套,还是他们结婚时做的,四边儿已经露出棉花星来了,但不是很脏,秀秀春夏交替时刚拆洗过,还补了好几个补丁。被子虽破旧,但针脚又细又匀 。可以看出女主人的针线活儿很精细。枕头也就俩个,也是秀秀秋天拆洗过的。假女儿帮着抱出来了,凤祥见他们都搬东西,也要搬,可不知搬什么,炕上已经被爹和哥哥搬光了,他就搬起一个小板凳跑了出来,在门口不小心,被门坎儿绊了一下,摔了个大嘴巴,前额上鲜血直流,孩子疼得哇哇大哭,顺心赶紧跑过去一边给他擦,一边安慰他。可血擦了立刻又流出来,看着殷红的鲜血,顺心心疼啊,他赶紧找了一块干净点儿的布,帮他缠上,血总算止住了。顺心抱着孩子又哄了一阵儿,孩子才安静下来。顺心抬起头来看看屋顶和墙上那儿还脏,看见墙上被小儿子扣掉的泥皮,就又想起这墙还是妻子磨的,妻子不但能干女人的活儿,还能干男人的活儿,而且还干得漂亮。再看看炕上的席子也是秀秀编的,可现在,物在,人却没了,人怎么说变就变呢?他心里又是一阵儿难受,眼圈又湿了。假女儿看在眼里问:“爹,你怎么了?”
“没什么,眯眼了。你领你弟弟吧,我收拾。”顺心赶紧说。他把席子往正了拉了拉。又忙着去干活儿了。他把觉的该扫的地方,都扫了。最后,把已经熏得很黑,很破,已经补了好几次的窗户纸,撕干净,火炉上坐上锅,放好水,放好面,用筷子把面糊搅均匀,打好。面糊少凉一点,他把面糊认真均匀地涂好,把纸贴好抹平,干净的窗户纸一糊,屋里显得明亮了许多。让人的心情也明朗了许多。然后,他又把该整理的一切,按秀秀在时的安排,安排好,可他感觉总是不如妻子收拾的利索。可能是他的心里冷清的缘故。毕竟家里有女人和没女人,感觉就是不一样。
无论多么强悍的男人心里也有很柔软的一面,不过,这柔软的一面只能臧在心底的最深处,在清冷黑暗的夜里才能骚动他这柔软的心灵。有时他特别盼着妻子回来。他在心底说:“如果妻子回来,他会原谅妻子,一家人还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可妻子回来,男人的自尊又把这心灵的骚动击的粉碎。
再说秀秀,她做了年糕,糖包,枣糕,想给孩子们送点儿,试了几次,最终也没去,她怕送了还被顺心和假女儿扔出去。想到这儿她心里又是一阵儿钻心的痛。
孩子们盼了好长时间的年终于来到了,孩子们只有这两天,才脱下破衣服,穿上“新”衣服(有的是大人们的旧衣服穿的破了,这件衣服上裁一块儿,那件儿衣服上裁一块儿,然后再拼凑起来给孩子做的衣服。为了哄孩子高兴,告诉他们是新衣服。)孩子们只要穿上就挺高兴,一蹦三尺髙。让孩子们高兴的不光是穿新衣服,还能吃好吃的,能吃白面膜,能吃肉,这些可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条件好些的还给女孩子买朵花戴,男孩子们有炮,就欢天喜地。噼噼啪啪的声响让孩子们兴奋激动,把过年的气氛搞得热闹喜庆。春节就这样热闹喜庆地过了。
孩子们开心的玩儿耍之余还都盼着让时光停留下来,让年也停留下来,自己好天天过年,天天吃饺子,天天吃白面膜。可几天过后,几乎一样,每个家庭又恢复了以往,又开始吃红薯,窝头。正月里还好点儿,能吃上豆渣饼子。(玉米面和上豆渣蒸的窝头)。家里的馒头留下等有了客人再吃。也有一些淘气的孩子,知道娘把馍馍放哪儿,就偷偷的趁大人不注意,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偷吃了。等有了客人,大人去拿馍馍。可馍馍快没了。孩子们一般还是不偷吃完。就偷吃几个,还提心吊胆的,担心屁股上挨打。剩的多的,大人不尴尬,有的剩下没几个,客人要吃饭了,大人去拿馍,可馍快没了。唠叨的女人就开始埋怨,重蒸吧,来不及了。客人还等着吃呢。总不能让客人吃窝头吧。为了面子,为了应急,只好去邻居家借几个馍,过后蒸了再还给人家。顺心的邻居五嫂子就碰到了这种情况。到顺心家拿几个应急。嫂子说过了这两天,嫂子还帮着顺新蒸馍。假女儿看到大娘拿自己家舍不得吃的馍,心里虽不愿意,但他知道大娘有时也给他们吃的东西,他就冲大娘咧咧嘴勉强地笑笑。可凤祥一见大娘拿自家的馍馍 。就拦着大娘不让大娘拿走,还哭着说:“我要吃馍馍,我家的,不让你拿。”
大娘哭笑不得说:“你这没良心的,你忘了大娘给你吃的了。”
可凤祥还是不理她这一套,还是在门口叉腿伸胳膊,拦着不让她走。
“明天,大娘给你拿多的,还给拿糖包呢。你听大娘的话。要不你到大娘家吃。”可不管大娘怎么说,凤祥就是拦着门口,不让她拿走。顺心只好又拿出来一个说:“过来,要不,我就给你哥哥吃,不让你吃。”
这句话真管用。凤祥马上一步冲到爹的跟前,扑着要去拿馍馍。嫂子借机赶快走了。顺心想把馍馍掰开,分给两个孩子吃,可由于天气冷,馍馍冻着,顺心说:“太凉,放火上烤烤。假女儿听话地坐在炉子火旁看着馍馍烤上。凤祥流着口水也坐在了炉子旁。
年过了,孩子们就该盼十五了。十五也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人们又该套上生活的马车,迈着沉重地步子,沿着既定的车辙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了。假女儿八岁了,已经能上学了,顺心就把孩子送到了村里的小学堂里。从此以后,假女儿就背上别人给的一个虽旧但不是很破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顺心也感觉好多了,因为自己干活没时间管孩子,可以让假女儿带上凤祥,在学堂里有老师,所以他很放心。他拜托老师帮忙照看一下,老师不太情愿,但觉得孩子没娘怪可怜的,而且看到孩子挺可爱,就勉强答应下来。凤祥虽然只有三岁,但也有心眼儿。他怕老师,老师说的话他一般都听,自己玩儿不影响老师上课,偶尔凤祥也撒忸,生气哭,这时一般不是饿了就是瞌睡了。当时十家就有九家穷,一般没有人带吃的,偶尔有带的,人家也舍不得给别人,在老师的劝说下,也许给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凤祥一点儿,这就足以让凤祥喜笑颜开了。凤祥有时饿得很,他就会撒忸哭,老师就让他在教室外边儿,他一看老师把自己关在外边,而且把门儿也关上了,他的哭声更大了,可老师还是不理他,他的哭声就又渐渐地小了,哭着哭着,累了,就靠着墙根儿坐下来,闭上眼睡着了。这时凤祥的身上,脸上总是脏兮兮的。老师就叹口气说:“这没娘的孩子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