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地回来后,李树夫妻两人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做起贩菜卖菜的小生意,经常半夜回家。吴霞不允许李叶去祖母家里。因此,每当放学后,李叶就在李雄家里蹭吃蹭喝。李雄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教师,隔三差五回来看他,顺便给他带来干果甜点,虽然他多次严肃地拒绝,批评子女们把钱花在礼品上实属浪费,但无济于事,子女们一旦回来,手里必定提着礼物。他曾这样教育儿女:“去别人家里不能空着手,从别人家里出来不能三只手。”
李叶倒是不希望他的子女每次空着手来,因为大多时候,干果甜点总都是被他吃掉。当然了,李叶的父母会把卖不掉的疏菜送给李雄,那时候,李雄总是满脸堆笑着说:“够了够了,太多了太多了,拿回去你们自己吃。”
能让孩子深深记住的情景并不多,这温馨的邻里关系也许对他长大成人后与人为善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当这时,他就会回想起祖母是如何不待见自己的。小姑李红出嫁时,女婿何易为钱玲送来很多滋补饮料、膨化食品、干果等等。有次李叶双脚刚迈进祖母家,就看到表哥赵风、表姐赵倩和堂弟李峰正在屋里捧着饮料和零食快乐地吃着。祖母一见到他,就把三个小崽往里屋推,等李叶迈进客厅时,祖母拦着他问东问西,直到仨人从里屋走出来为止。等祖母走开后,李叶问他们吃的什么喝的什么,他们对着李叶神神秘秘地笑,一边擦嘴上的食物残渣,一边冲他做鬼脸。
李雄家藏书颇丰。在一个爱读书人的家里,每一本书都能完成它的使命,传递它的价值。李雄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能把深奥艰涩的寓意讲得简单明了,把简单明了的故事分析得耐人寻味。他能分辨出不同文学作品的好坏——诸如有些讽刺能警醒世人,在时光流逝中变成永恒;有些讽刺则拖沓老套,像怨妇一样,使人精神颓丧。他指着书架上的书对李叶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看那些书字里行间隐藏着什么?隐藏着美好的人性、绝美的风景、世间的真理,或者,字里行间仿佛隐藏着千军万马,气势恢宏……有些文字比子弹更可怕,有些文字比春天更温暖。就像鲁迅的文字里隐藏着警醒和启发,老舍的字里行间里隐藏着对人世的嘲讽和对人的同情和关怀。文字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能撼动、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带领人们走出自我的迷宫……”每当故事讲完后,他就会对李叶说:“剧中人的做法是错还是对,这并不是最要紧的问题,你先不要冒失下结论;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做?当你作出自己的决定后,你就会知道剧中人所想所做是对是错,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作出判断——这样很能避免你成为一个伪君子。另一点是,你要学会深刻地认清一件事,这才能获得运筹帷幄的智慧和判断力。比如说历史上经常出现太监当政的局面,他们独断专权、无恶不作、祸乱朝纲、陷害忠良,甚至觊觎皇位。皇帝都不是傻子,他们清楚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清楚太监的名声并不好,但为什么宦官制度每朝每代都在延续呢?有一个解释是奴才们太好用了,他们清楚主子一举一动的真实用意,好听话比蜜都甜,把主子捧上天,他们愿意做主子不屑做的肮脏勾当,他们愿意去承担主子不愿承担的罪责,他们像最优秀的勘察兵一样充当耳目,是最重要的眼线,也是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告诉主子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以便及时发现危险。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利,但仍然生活在深深的危机与恐惧之中,他们恐惧属下的权利就像属下恐惧他们的权利一样……”
李雄还曾这样感叹道:“沉浸在小说剧情中的人呀,看到每一个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永恒的哀叹、苦闷和矛盾,总感觉那不是在写自己,自己也不会成为那样的人,但走到了生命的晚期才会恍然大悟,自己的命运早就被别人写进了书里。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我们脚下这条路早已被别人走了无数次……”
他讲述过许多道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矛盾。比如“世风之坏,多由富贵穷奢极侈——富贵不奢侈,穷人将饿死。”、“最好的监督就是内部监督,最坏的监督也是内部监督。”、“有了皇帝,我们被剥削和欺辱;没有皇帝,我们你争我夺,非得争出个皇帝不可。我们讨厌他、痛恨他,但却离不开他。”、“何不食肉糜是一个人的疑问吗?不,那是一个群体的无知的疑问。他们无知吗?不,一点也不,他们只是对另一个群体漠不关心而已。”、“宗教获自由,宗教无自由”、“为了解救全人类而不惜与全人类为敌,为了上天堂而不惜与上帝为敌。”、“几乎所有人都有随波逐流的从众的一面,但所有人也有一意孤行不听劝的一面。”、“冤有头债有主,但为什么无辜人总是最大的受害者?”有一次,李雄忽然黯然神伤,内心仿佛涌进了许多不堪的回忆,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斤斤计较的人常以大度自居,睚眦必报的人总是谈论宽容,无耻的强盗正在布道讲经,贪生怕死的鼠辈自认为看淡生死,腐化顽固的混蛋大言不惭地自诩开明。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都认识字,却不知道书上写着什么,人们说了很多话,却不知道每句话的真正含义……”
李雄培养了李叶的读书兴趣,因此李叶十多岁时就常常问自己:“我会爱上像卡门这样的女人吗?我会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做吗?我会怎么处置险将我烧死的加林卡……”
李雄从来不讲有关自己的故事,即使李叶恳求他。有时候,李雄被央求急了,就会敷衍说:“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村老汉有什么故事可讲?我连大海都没见过,也没攀登过五岳中任何一座山,更不是达官贵人的座上宾,我现在做什么,以前就做什么,一辈子几乎没变过。我回首往事时甚至连该后悔些什么都不知道。你看看我现在做的事情,就知道我以前在做什么。”
父亲告诉李叶,李雄以前“成分”不好,被打成过“右派”。
直到李叶在外工作多年,有次回家拜访李雄,他才讲了很多年轻时候的故事。只是,分别了太多年,他们之间的感情突然变了味道,虽然他们眼前都浮现出了历历在目的美好回忆,但相互了解完了近况,诉说了种种值得一提的大事,就陷入莫名其妙的尴尬气氛中。在短暂的相处中,两人都保留了很多情感,李雄知道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教育李叶些什么了,李叶也知道生活中有些喜怒哀乐再也不能同李雄分享了。
“这些往事本应该早就告诉你。”李雄说着把手摊开又十指相扣,把头仰起,做出正在思考的凝重表情来,他说。“以前从未与你谈过,是我觉得一个孩子不应该知道社会中秩序混乱、人格扭曲、道德崩塌、相互陷害的样子,孩子们应当感受和谐、爱和智慧,而不是斗争,但那是个绝对的时代,所有问题都是绝对的,像每个人都会死亡一样绝对,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中,无人可以保持缄默。人们的脑袋里有数百亿根脑神经,但仇恨和偏见会把人们变成一根筋,仇恨和偏见总会把人的心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冰冷,仇恨是不讲道理、不可理喻的。罗素说,在日益密切相连的世界,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可是矛盾和仇恨容易产生,却不易化解;人类总对仇恨和偏见有种强烈的热爱,一听到充满偏激的观点就欢呼雀跃,总学不会如何爱别人,而恨一个人又太容易了;人们总学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身份只要发生改变,思维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