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再次抚摸着窗格,在半明半暗的月光中,发现每一个格子之间似乎都有缝隙,而不是整个木头雕刻而成。
而这些缝隙,不像是零碎的木头随意粘贴而成,而像是有意为之。少年似乎想到了什么,小时候父亲最爱给他玩的鲁班锁,就是这样的榫卯结构,环环相扣。
少年赶紧仔细查看,想印证自己的想法。他发现这些缝隙都是有规律的。如果有规律,那么是鲁班锁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如果是鲁班锁,那么肯定就有一个关键点。只要找到这个关键点,并将其破解。那么整个锁体结构都会随之解体。
但这又不是平时常见的立体的鲁班锁。这个图案是平面的,却又交错纵横,面积极广,比平时玩的最难的十五柱还要复杂上十倍,因为它的每一个节点都连接着最少五到八根的木头,而且这些木头不全是直的,还有弯的,这一拐弯就被引导就去了意想不到的方向。
平时玩十五柱,也要花个一个时辰,父亲喜欢亲自为他做各种不同的鲁班锁,一个新的玩法要花两个时辰解锁,那么初步算下来,要找出这个窗格鲁班锁的关键点还不得花个三个时辰,天早就亮了。
“越是紧急的时候也不能自乱阵脚,既然已经看出来是鲁班锁,那就成功了一大半,镇定~镇定~”少年安慰自己。
越是难的题目,越是有挑战性,让人欲罢不能,希望之所以可贵,是它的不确定性。
少年重新靠墙坐下,根据过去的经验,在脑子里模拟起各种解法:
“任意选定一个木条做起点,这块木条往左边或右边滑动,或者按进去,或者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三百六十度旋转,会引起旁边哪些木条做怎样的运动,这第二批次动的木条又会引起更多的木头运动起来,这样动起来的木头,会成指数倍的增加,还要从中选出有用的那一根,接着去控制它。”
如果选错了,最轻的后果是全部重来,重的则可能是触发某个机关,从而产生报警或者惩罚的后果。
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脑海里。把每根木条作为起点,每个步骤都从头到尾演练一遍,在脑海里取得成功以后,才能真正的动手。
这个计算量是海量的。
少年低着头,半睁半闭着眼睛,脑海里飞速的运转着。
此时月光鬼魅般掠过窗户,在地上投射下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这些图案虽然光怪陆离,但看着似乎也有点熟悉。
月亮渐渐往天空最高处攀爬,投影也就随之变化形状,原本是正方形的,不一会儿就给扭曲成了菱形,原本是圆形的,不一会儿又给扭曲成了椭圆形。
少年一边欣赏着图案变化,一边计算着。
飞速旋转的思绪,就像宇宙中旋转的星球,越转越快,越抛越远。
月亮越升越高,到了快要和最高的亮闪闪的金星一样高的地方了。
地上的图案开始显示出一点规整的眉目。少年看了一眼,紧接着,双眼猛地睁大,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图案是自己小时候学过的祖暅图非常相似。
祖暅是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父子俩一起发现了一条原理,那就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的的任何平面所截,如果截得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简言之就是:“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为了让后人更好的理解这个原理,还画了图,用直观的方式来描述这条原理。
而这图,少年是由他父亲传给他的,他父亲又是由他爷爷传授的,他爷爷由是由他太爷爷传授的,他太爷爷又是由他祖爷爷传授的的……这么一代代传下去,不知道传了多少代。还有很多其它的算术及拓扑学知识一同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