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再进扬州(2 / 2)明末1642首页

柳亚夫跟要留下来与县衙主薄叙旧的张大财打了招呼后,与王德贵拿着地契便出了衙门。

柳亚夫跟王德贵在街上逛了一圈,买了点家用的物品品,便从通泗门出了城。

出了通泗门,便算是扬州城外,但在城外依然是商铺遍地,人流非常多,还有大大小小的工坊挤满了附近的空地。

有衣着光鲜的生意人,穿着丝绸细布,还有粗布衣服的小厮,雇工,农民,也有穿着破烂麻布的逃荒人群。

那些逃荒人大多应该是北方过来的,现在河南那边李自成的军队正在围攻开封,接近半年了,大军过境,产生了大量逃难人群。人们成群结队的向江南而来,不过因为缺乏粮食,很多人倒在了路上,其中多是老人小孩,只有青壮才有更多机会到达江南。

不过现在,柳亚夫却在河边看到了一个身上打满了补丁的老汉,那老汉正在河边用黄泥跟石块砌灶台,这个灶台已经接近完工,虽然很简单,但是看起来非常厚实,而且有条理。

刚下了护城河的石桥,远处跑过来一个7、8岁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个人头大小的瓦罐,里面装了一些水。随着男孩的跑动,瓦罐里的水不时的荡出来一些。一边跑,他还在不停喊着什么。

小男孩引起了柳亚夫的注意,这小家伙太瘦了,黑黑的脸上有些尘土,已经瘦得皮包着骨头,身上的衣服破得像是一绺绺的麻布搭在身上,上面还有许多洞。如果不是对方一口的河南口音,他都要以为对方是从非洲难民营里的小孩了。

此时,小男孩抱着瓦罐看起来还有些吃力,跑起来摇摇晃晃的。

城外的街道也有许多摆摊做生意的人,他们用桌子当做摊位,上面摆满了各种小商品。小男孩径直向这边跑了过来,在远处没注意到,来到近前,才看到了已经在身前的柳亚夫。他连忙向旁边闪了一下,避过了柳亚夫。

却没想到在街边一个摊位上碰了一下,他身体晃了晃,一脚向旁边蹋去,想要稳住身子。不过他落脚的地方却有一个核桃大的石头,小男孩脚下一滑,顿时便向前扑去。

“哐当”一声,小男孩手中的瓦罐摔了出去,落到边上的石阶上,摔得粉碎,水花跟瓦罐破片也落了一地。

这时,小男孩也“噗通”一声,摔倒了地上。

不过很快,他迅速爬了起来,顾不得嘴角边渐渐流出的血迹,望着前面地上的破瓦罐碎片出神。

看那小男孩铁青着脸,没有丝毫表情,柳亚夫心里一咯噔,不会摔坏了吧。因为对方是为了避免撞到自己才摔倒的,他自然不能不理会。

柳亚夫过去拉住小男孩,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对方只是嘴角摔破了点皮,裤子被磨了一个大洞,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在他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小男孩的脸色始终没变,一声不吭的盯着前面的瓦罐碎片,一副受到惊吓的样子,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时,河边那个砌灶的老汉快步过来了,从柳亚夫手中接过小男孩,检查了一番。

见到小男孩没大碍,老汉也看向满地的瓦罐碎片,满脸的皱纹又深了些。

而在那老汉过来后,柳亚夫看到小男孩眼睛动了动,接着豆大的眼泪就滚了下去,在满是泥土的脸上留下两道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