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一的时候,读过韩寒《三重门》的作品之后,便沉浸在了内心贫瘠的世界,不敢说真话了。因为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义务教育本是鼓励像我这样贫窑洞里出来的孩子接受教育的,为什么还要去追捧捧红韩寒这个人。现在看来,这便是文学演替发展的真相。
毕竟潜意识里,我还是比较羞涩的,也想进行文学创造,实现财富梦想。可是呀,现代的文学在市场的操纵营销下,经过网络大数据运算和推送给受众,再经过受影响的大众们的反馈进行运算营销,推送给受众,这是一个计算机二级进制的循环过程。
直到大众顿悟发现,其实我们每天关心的事和当天的大脑活动有关,和工作和生活有关,和闲暇时间的心情有关。
然后,头脑灵活的人受到信息攻击会更多,直到开始被碎片化学习这个概念绊倒了,不愿意碎片化学习,选择一个专业的方面,只关心自己关心的问题。专业的人会更加专业,却也会更容易陷入困境,呈现两极分化状态。
头脑冷静的人受到信息攻击会少一点,他们更会选择,更会关心解决现实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是这样发明和创作的,总结一句话就是懒得动,方便人生。
或许这个过程只是,我们将人脑力的惰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为了舒服身体。渴望拥有小孩子一样的童心,却不能像小孩子初次认识这个世界一样,开动脑筋思考,提问题,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