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初露锋芒(2 / 2)铁旗首页

姚勇被部下叫醒的冲出营帐外看,整个楚军军营里已经乱成了一团,他连铠甲都来不及穿,连忙指挥四散逃亡的人镇定下来,开始组织部队反击。

来到前营,姚勇发现,一片混乱中,已经有人带领着组织起来的一部分士兵有在和齐军战斗,混乱中看不清那人面容,只是一柄威势赫赫的方天画戟在他的手中使得如龙游凤舞,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死伤相藉,当真是势不可挡。

那人身高八尺有余,动作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画戟几个抖落间便把敌军杀溃。

姚勇这才看清,这使戟的高手,不是秦重是谁?

军营里四散的敌兵嘴里的方言随后也解开了他们的身份——正是说着苏地话的南齐军!

姚勇心猛得一沉,但随即便继续指挥起前营的士兵开始反击。

天大亮的时候,楚军军营里的战斗已基本结束,除了前营受破坏较严重,中军和左营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这场偷袭波及的范围不小,但给楚军造成的损失却并不大。

因为秦重后半夜一直在前营放着哨,多亏了秦重的提前预警,叫醒了沉睡中的士兵们,虽然死了几个巡哨的兄弟,放进了一些搞破坏的,但他同样迫使南齐军刚进入便受挫,乱了阵脚,楚军士兵的军事普遍是说得过去的,反应还算快,没有让更多的齐军进来,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损失,虽然被烧了大部分的粮草,但人员伤亡并不大。

而若是没有秦重的预警,后果不堪设想。

经此一役,秦重也因功升为什长,统有十人之众。

收拾好残局后,姚勇一边向韩毅上书请罪,一边单独找秦重谈话,他没有心生嫉妒和不快,而是由衷的向秦重道歉。

“我既加入了楚军,这些就是我的份内之事,将军你不必多言。”秦重回答。

“如此,也好,也好,”见到秦重非常懂事,不居功也不自傲,姚勇顺势借坡下驴,“可否多问一句,你的情报到底是从哪里得知的?”

“抱歉,将军以后会知道的,但现在……暂时无可奉告”,秦重回答。

秦重的情报的确没有错,齐军确实三天前就动兵了。粮草出营后的当晚,部分齐军就出了军营直往阜阳而来,至于失踪的村民,是齐军为了保密将他们掳进了军队。

其实秦重来投楚军并非走投无路,以他的能耐,去哪都能当上一军之将。

只是在一众起义军或者说割据势力中,他选择了韩毅,所以来到了楚军。

的确,韩毅的地盘不是众多起义军中最大的,兵力也不是最多的。

但他礼贤下士的姿态让秦重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且从韩毅之前的诸多事迹中,秦重发现这是一名敢于放权,懂军事却又不妄谈军事,尊重人才的义军首领。虽然此前一直寄人篱下,但他脱离原先依附的义父净身出户后仍有大把的人愿意舍了荣华富贵跟随他,这里面体现出的韩毅的人格魅力不可不重视。

他的义父出尔反尔,几次利用他,甚至要杀他,把他下放到对敌的前沿,待他站稳脚跟打下自己的班底和军队后又残忍夺下他的军队,但他最后仍然毫无怨言的交出兵权。

这份隐忍和胆识,远见和魄力,当真非一般人所能有。

秦重立志要推翻燕朝的统治,还天下人太平,而他知道自己性情过于严谨而耿直,精于兵法和天文地理,却没有左右逢源的七窍玲珑心,这样的秦重适合带兵,但却没有调和一个政权的里里外外所有人的能力。秦重不自傲,他有自知之明。

可奈何之前投奔的几个中原的义军,其首领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重发现眼下虽然实力不起眼,但完全具备将来争霸天下所有条件的韩毅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燕昭王在易水河畔建起了‘黄金台’,广求天下有学之士,最后燕王等到了乐毅,打败了齐国,建立了不世之功。

而既然韩毅敢在合肥再建一个‘黄金台’,并且有这份不成功便成仁的魄力。

他秦重做一次乐毅又何妨?

所以秦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