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查(1 / 2)君轻首页

整顿后宫算是皇上的私事了,朝臣们除了不建议一次遣散太多,还有觉得皇上应该再选一次秀以外,倒是没人提出别的反对意见。

现在后宫只有两个女人:由宫女升起来的婕妤文氏,她是宫女出生,因为样貌有几分神似窦皇后,被皇上宠幸过几次另一个则是皇上还是太子时的侍妾戚氏,后来升做容华。

两饶容貌不提,因为后宫中就不会有丑女人存在。就是性格都比较软弱,平时就跟透明人似的,常年躲在自己的院里轻易不出门,戚容华还好一点,时不时能见到皇上一面,那个文婕妤怕有四五年没见了。可恰恰就是这样是性格,让她们成了皇上后宫中幸存下来的女人,这是幸运也是不幸的。

皇上想了想干脆让江公公给两人搬了宫殿,都从偏远的院搬到比较靠近泰和殿的瑶华宫,主殿不能住,就一左一右各住一个偏殿。虽是偏殿,可也比她们原来的院宽敞大气了不止两倍三倍。

两人身边原就各有一个太监,两个大宫女和一个嬷嬷。现在江公公又每人增加两个粗使太监和粗使丫鬟,人就足够了。

古代后宫三千宫饶法可不是着玩的,每座宫殿几十人服侍,还有其他职位上的、闲散的,人数恐怕远远多于三千。

江公公让人公布了皇上要大量放人出宫的消息,一部分立刻就有了自己的打算,特别是还年轻的,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出去肯定要拼一把,博一个未来。而太监们多是选择不出去的,毕竟他们的身份限制,就算出去了,下场基本好不了。只有少部分位高一点,赏钱多点能悄悄或者是光明正大的在外面置一两处房子和田产的,才会选择出去过几年好日子。宫女嬷嬷们,年纪大点的,现在又都没有服侍的主子的,大部分也是想出去的。只是还在犹豫,出去了找个人家怕是不容易,有人甚至开始悄悄托关系联系外面的亲人,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收自己。

江公公让想出去的自己报名,报了三才有五百多人,太监只有二十多个。然后隔两皇上就正式把和曲宰相他们商量出的对策公布出去。这批放出去的人,不再只是给几两银子就完事的,朝廷给出三个去处,愿意的、能被选中的都不用愁以后的日子没保障了。这三个去处,分别是:

第一是太子妃要选八百多名性格温顺、心地柔和,能读书识字的宫女和太监,分配到各地她即将开起来的善堂、学堂和医馆做事,包吃住,每月还有一两银子拿。

这些人只要不犯错,就算你和外面的人组成家庭了,都不会被辞退。而且等年龄大了做不动了,每人每月还能领五百文钱的养老金,直到人死去。

第二是朝廷将首次尝试从京郊大营里,挑出一批无父无母且没有成家、背景清白的军士,来和自愿嫁给他们的宫女嬷嬷配对,组成家庭。朝廷给每个家庭在京郊皇庄里划出两亩田地、和一栋三间木屋作为他们的成家资本。当然,这些人都是要自愿报名才能参与配对,配对的时候,尽量做到同龄相配,同一个地域来的相配。

第三是全大荆所有豪门贵族、商贾巨富,每个家族能承担一名宫女、太监或者是嬷嬷的荣养之责。但一旦供养了,就必须善待他们,直到终老。而被荣养的人也得付出相应的劳动,如果被供养的人没有契约书上所写的本事,主家可以申报官府解除契约相反如果被荣养者受到主家的虐待也可以找官府解除契约。只要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的宫女太监和嬷嬷都可以报名。

而以上三点不是强制性的,自愿选择报名任意一种。如果觉得自己有生存能力,或者有可依靠的家饶,也可以选择不选以上三种去处,朝廷每人发放五十两银子作为遣散安置费。

这三个去处一出,除了自己本身就不想出去的人,或者是手里有活做脱不得身的,纷纷改变主意,报名的人数激增到两千多人。听到这个数字,蓝轻言咋舌,如此多的人,江公公是怎么管理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人数过于庞大,宫里才会有那么多的牛鬼蛇神,每年才需要花费巨额银钱来养他们。

在清理人数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饶去留难到了江公公。按照常理,她现在一无具体服侍的主子,二又没有特定的岗位,应该算在被放出去的人里的一员。可她又不是一般人,她是皇上贬聊妃嫔,还是薛家人,继续留在皇宫也不大适合。

她就是薛氏了,原来的薛嫔。实在不知道如何安排江公公只能去问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