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看她这个相貌,以后日子顺坦不?会嫁的远吗?”杜鹃听了先生的话接着问。
“不会很远。这是个好孩子,什么事都会想着你们,将来会孝敬恭顺,体贴入微,这是你们的福气。”
“那就好,那就好!”杜鹃说着起身去赶放到门口的一阵鸡子。
“但是”先生愣了好一会儿,对赵二说:“你们一定要好生照看姑娘,姑娘未满十二岁之前,可能有一劫难,虽然现在说不准,但如果好生照料,应可以避免。”
赵二听完忽然沉下脸来,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双臂交叉在胸前,稍微直起身来。看着着先生的脸疑惑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姑娘耳根有红印,是来的路上被做了记号的,您一定听说过“化生子”吧!我担心她会有点像,我也只能说这么多。”
赵二一瞬间蒙了头,“化生子”他倒是听说过。杜鹃的大姐从前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肚子上有块红色的胎记,四岁就能在田里扯猪草,往猪圈水槽里加水,机敏可爱,懂事的异于常人。但是,四岁的那年却生了场大病,看遍了大夫,找遍了偏方,也没有治好。最后,因为只能吃到嘴里而吞不下去被饿死了。他们都说那小孩是“化生子”。
先生还说了很多,直到杜鹃拿着烟回到火盆前,赵二都是迷糊的。
杜鹃把烟抽出来递给先生,先生接着说:“我刚刚跟姑娘他爹说了,这女孩子从小娇弱,加上你家姑娘生来就瘦小,营养不良,一定要好生照顾。”
“嗯嗯,先生说的是,我们再苦也不会苦了孩子的。”杜鹃说。
做了饭菜招待了先生,临走时,杜鹃给了先生十块钱,(那时候的十块钱是一个壮小伙两天的苦力钱。)然后进屋去看津津,并嘱咐赵二送一送先生。赵二把先生一路送到门前的分叉路上,小心翼翼的说:“如果以后在哪里遇见了姑娘他娘,请不要告诉她“化生子”的事,她听了肯定担心的吃不下睡不着。我相信,在我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姑娘会平平安安长大的。”
后来,赵二回家就和杜鹃开始起名了,赵二和杜鹃都读过书,虽然不多,但是起名也够用了。最后,他们决定,就让小孩叫津津,有兴致又充满欢喜,最关键的是,命里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