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比赛分级别分年龄段那么多,但是最佳技术奖每个年龄段男女各只有一个。
“不是的,良子。心源历史上有过6次最佳技术奖,除了我1次,孙诗雨拿过2次,还有3次。”李奇俊不自觉的就说出这段历史。
“啊?还有3次为什么馆里没有挂出来呢?我也没听你们说起过,馆长也不说”
“等你拿了最佳技术奖,我告诉你!”李奇俊突然意识到说多了。
比赛开始,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对手连续两次前横踢抢分,命中一次,信心大增。
一个假动作以后,准备故技重施,眼看左腿即将命中钱子良腹部。
钱子良猛一个转身,左肩一沉,右腿猛然蹬出。
如同驴后瞪一样,脚后跟重重击中对手胃部,对手瞬间岔气跪倒在地。
读秒结束,对手根本站不起来!
“红胜。”裁判这次判定的又是KO胜。
“天王巨星!天王巨星!”钱子良来观战的滨州五中同学们和道馆的师兄弟再次开始引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白衬衫跟黑西装也连连拍手——精彩,无论是技术运用,还是战术设计。
对手水平其实不错,打法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是钱子良这边实在稳准狠,一个机会就彻底把对手打垮。
“今年不错啊,精彩的比赛回来了。”
坐在主席台这些年,白衬衫总觉得现在的比赛没有以前的精彩激烈了。
尤其从十二年前心源拳馆的分崩离析开始,那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简单说就是心源拳馆的白老先生和徒弟李万山闹翻。
拳馆和道馆彻底分离。
同时心源道馆的五批学员前后出走,建立了全省大大小小15家道馆,然后再分裂,目前还在存活运转的足足有37家道馆和俱乐部。
经过这一系列,李万山被人笑称为黄埔军校校长。
但这个校长实际上根本没有江湖地位可言,道馆大量的学员跟着各种教练出走,心源的成绩一落千丈。曾经滨州市搏击界的半壁江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道馆。
黑西装就是那时候跟着他的一位师兄出走的,做了区县性的跆拳道协会,然后逐步成为行业协会的官员,最终成为的比赛的主办方之一,坐在了主席台上。
“话说你是‘黄埔军校’第几批的来着”白衬衫问黑西装。
“我算第三批吧。嗯,对,第三批。其实李奇俊应该算我师父辈了。李万山其实是我师公。”
“第一批第二批是真的猛,你的三连冠就是跟着第二批的那帮师叔拿的吧”白衬衫嘲笑的口吻对黑西装说。
“什么师叔,一帮小鬼,年纪那么小,只是入门早罢了。”黑西装也笑着说,说着神情也没落了下来,“只是不知道他们都干什么去了,这心源出来几十家道馆,硬是没有他们的身影。”
“有啊,你看下面,徒弟打师父了。”
赛场上,红方的道服裤腿上印着“真武”,而另一边青方的裤腿上则是“大风”。
真武是第一家从心源脱离出来的道馆,馆长叫姜哲瀚,李奇俊的师弟,年轻时候是个武痴,跆拳道拳击散打空手道样样精通。
当年因为觉得跆拳道过于注重比赛而非街头实战,跟李万山起了分歧,就自立了门户。
而大风的老板兼总教练张玄就是姜哲瀚在心源时候的首席大弟子,随着姜到了真武。近几年也自立门户了。
张玄加入心源的时间也比较早,按照江湖上的说法,算是黄埔军校二期。但是由于直接在姜哲瀚门下,所以跟黑西装其实是师兄弟的关系。
张玄这个人做运动员的时期受天赋条件所限,水平一般,还不如黑西装。
但张玄这个人做教练很有一套,跟着姜哲瀚为真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选手,也让真武一度成为业界翘楚,但是后来不知怎么的还是离开了他师父。
大风道馆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股很强的新生力量。
比赛场上,张玄坐在场指席上,密切的关注着场上的情况。而另一边的场指并不是姜哲瀚,而是姜哲瀚的弟弟姜哲山。
青方明显技高一筹,不断的高位横踢和下劈得分,转眼分差已经拉开了十几分。
因为前面的几场比赛,场子已经非常热了,观众呼声一波接一波。
大风道馆的小朋友学员特别多,很多来参加小学组的比赛,也有不少就是为了来加油,小朋友的加油呐喊声特别嘹亮。
“穆春加油!穆春加油!”
大风的选手叫穆春,男子67公斤级,也是高一,张玄在真武的时候就是穆春从启蒙就跟着张玄。
张玄自立门户,穆春自然也跟过去了。虽然才17岁,但已经练了10年跆拳道了,目前跆拳道2品。
众所周知跆拳道分十级九段,而十级到一级分别用白、黄、绿、蓝、红及间色带表示,成年人在一级以后可以考取黑带段位,未成年人只能考取品位。
品位在成年以后可以直接转为段位。
而17岁身体已经成年了,相当于黑带二段的实力,打这个规模的比赛前几轮确实轻松。
被前面的比赛感染,穆春也要露一手,看准机会上步旋风踢直接攻击对方腰部,击中以后另一条腿直接蹬地起腿攻打头部。
旋风双飞!
双方分差过大,裁判直接判定穆春优势胜。
穆春恭敬的向对方鞠躬,然后走下场地跟对面场指握手,那个他要叫小师公的姜哲山。
姜哲山眼里这就是挑衅,敷衍的握了握手扭头就走。
赢了老东家自然高兴,张玄领着跟他一样身材瘦高的穆春走向休息区。
路过李奇俊身边,开开心心的打了招呼“大师伯,我们这也有个天王巨星哦!”
“这穆春,到了半决赛可能会是钱子良的对手!”李奇俊看了一眼手中的秩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