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2 / 2)竹马青梅长相随首页

丁氏亦不忍就此弃家人于不顾,于是求得父亲同意将自己的嫁妆换成银两悄悄送与李县丞一家,只愿他们此去遇到难事能以钱消灾保得平安。

嫁妆本是女子在婆家安身立命之本,便是那吃不饱饭的人家嫁女都得想法挖出几个钱来权作嫁妆,何况是他们这样的商户。丁父不欲与女儿争论,只想此时暂依了她,待日后长女出嫁时自己再重新补上一份嫁妆给她就是。

父女二人在屋中商谈,不意丁家二妹在门外听得分明。丁父这般没将心中所想说出来,日后却使得长女婚事因这嫁妆又平添了许多波澜。

丁氏退亲后,泸州城人皆知此事根源,只怪天意弄人罢了,怨不得女家。李县丞流放之事渐渐从众人闲谈中消失时,便陆续有门当户对的人家上门求娶丁氏,丁父还在犹豫不决时,泸州城中却突然传出丁家长女早已将嫁妆送与那李公子一家,再要嫁人便只能净身进门。

一时间,那几户人家纷纷托媒人上门婉言推脱,丁父顿脚直骂对方小人之心,却也苦于不好挨家去辩说。

待要大张旗鼓为长女再备嫁妆,丁氏只是不愿,丁二妹也在老父面前哭诉,“娘生前说过,将来嫁妆自己与姐姐一人一份,余下全留给弟弟。爹爹心中只知有长女,难道就能不顾二女与小弟,将家产都给了姐姐不成?”丁父无奈。

又拖得两年,丁氏年龄也大了,亲事越发艰难,连带着二妹定亲后迟迟不能成婚,亲家之间言说时多有不满。

陈守川此时在泸州经过三年打拼,得东家看重升为掌柜,虽已年满二十,却不愿回乡娶乡下女子为妻。一日偶然在丁家铺子中见得丁氏约双十年华仍作小娘子打扮,长得温婉可人。找人打听丁氏情况后,陈守川先在泸州租下了一间独门小院,添置了些家当,方请了媒人上门。

丁父见陈守川虽然家贫,但是本人却是个知道上进的,便点头同意。丁氏知道后,寻来媒人言明一定要将自己没有嫁妆,因是拿去救人之事说与男方家中,等到陈守川回复同意后也就再无不可。

双方迅速定亲,不久后在泸州成了婚。出嫁当日,丁二妹不错眼地盯着,丁氏也是个硬气的,除了一身新嫁衣,头上只戴着陈守川作为聘礼送来的一只金簪,携了自己旧日衣裳上轿而去。

丁氏初嫁时,二人倒也恩爱了几年。陈守川知丁氏在家中是用惯了仆人的,于是雇一妇人在家做饭洗衣。丁氏感念陈守川心意,又知他并无太多钱财,便辞退妇人,换下身上的锦衣绸缎,日日里洗手作羹汤,精打细算过起了日子。

陈守川每月得钱四贯,丁氏绣工虽不拔尖但还算不错,帮着成衣店做些绣活一年也能赚得八九贯。算上房租、税赋与四邻亲友往来人情,省吃俭用一年开销约有十贯。过得四年得了长女陈文兰,他二人以一百五十贯买下了当初租赁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