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墙上的孩子(楔子)(2 / 2)三人行首页

母亲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脑袋,拎耳朵训道。

小伙伴被残忍的拖走了。

傻子的歌舞还在继续,完全没受到这点风波的影响,沉醉的表情竟有些忘乎所以。看客们的欢呼更大了。

抛开口齿不清这点,其实他唱歌还蛮好听的,我不禁这样想道。然而直到长大成年,我都很讨厌在人前唱歌表演——那实在像个傻子。

一群亢奋的正常人围着唱歌的傻子欢呼,和中年母亲拧着儿子的小耳朵大喊:好好学习,不要做傻子。这两幅画面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让我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奇特的逻辑。

然而那时我还是个不用什么都想明白的小学生,很快就将这些事放下。

电视台最近热播的武侠剧就要开始放送了,我退出人群,着急往家里赶。

这里说明一下家乡的情况。

我的家乡是在本国中部地区一个普通的小镇上,由于离省城非常近,县里人望眼欲穿,盼着有一天能并入省城,只是直到现在还未能如愿。

整个县地势上属于一望无际的平原,湖泊池塘四散,稻禾田埂连绵。抬头望远,所见之高山却是座两三百米的土丘,县内既无亮眼的工业产值,亦无独特的文化资源,而整个县历史上就没出什么厉害的大人物。

本镇上很多人外出打工,就近受着大城市熏陶,开阔包容的胸襟那是没有的,反练得满身的精明和狡猾。本地人与外人做生意,如果有机会下手宰客却心慈手软了,那简直要被目为傻瓜。总之,他们都是些刁民。

然而这群把糊弄人当作看家本领的刁民,却极度认同读书考学。谁家考出一个大学生,那喜报可以在街上挂半个月也不见掉色的,就连小混混也要拿读书来说事儿。

到最后,读书就成为一种符号,会读书的自被视为聪明,念不好书的就是傻子,可以和智力残疾者坐一条椅子的。

这种情况下,我在本镇的小学里读书,一向排名不错,这可以称为一种“别人都在水里,而我上了岸“的幸运。

那么我学习不错,想必脑袋特别灵光喽?

我母亲似乎很认定这点,理由是在下的考试成绩单和纸质奖状,但我自己实在没有这等自信。我反应有些缓慢,可以说很迟钝。在考试上有成果全靠了家长敦促和重复的努力。

考试成绩好和聪明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大人们的说法,我这个小学生实在搞不懂。大家把一部分人当成傻子,另一部分称为聪明人,真的能带来幸福吗?

我很怀疑这一点,总觉得原本可以不用这样,幼稚混沌的心灵里常涌现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

某一天我对自己说:我想做一名侠客。就像在故事里讲的那样,年幼时隐藏起来,努力的修炼武功,长大后游历四方行侠仗义。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受欺负了。

计划都安排好了,只是碰到一点点小麻烦:我竟然找不到武功秘籍。

县里没有名山,自然没有罕无人迹的山洞;我又不会游泳,挖不到湖底的宝藏。这边见不到什么和尚道士,只有街上讨饭的看着最像世外高人,他们身上有些脏,只一心要饭,也从不肯送人秘籍。练气功的书倒是也有,大大方方摆在集市上,和老鼠药放一起,总觉得不是很强的样子。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自学武功,最后只学会了爬墙。

我用不知怎么练成的手法,灵敏的爬上后院两人高的砖墙,坐在墙头望着外面的景象。

眼前是一片金色的油菜田,寂静的蔓延到天边。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美感难以言语,广阔天地间似乎独我一个人。往前踏出一步,就能进入虚无飘渺的境域。

然而神功未成,我并不能从墙头飞将下去,长啸一声从此退隐山林。练不成武功的我只好爬下墙头,乖乖回学校努力读书,以图后计。

在学校里我装成普通好学生的样子,内心的远大抱负却从来不曾对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