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石器的石材需要足够硬,这样打造出来的石器在攻击猎物或者是劈砍各种木头材料时,才不容易损坏。
但石材也不能过硬,如果石头材质过于硬了,不好敲打塑性,也是没法制作成石器的。
然后就是要看石材的内部,击打出来内核光泽要足够好,才能用于制作好的石器,不然只能当做一般的石器来用。
说着,戎达就把刚刚拿给姜云的石头,用另一块石头选准一个角度用力的一击,清脆的一声过后,石头的一角被敲落下来。
戎达把敲击过的石头递给姜云,指着石头裂开的地方让姜云仔细看看。
姜云接过石头,看到石头端截面光滑如镜,露出一种深灰色的光泽,和石头表面灰扑扑的颜色截然不同。
戎达在一旁解释道:
有这样光泽的质地的石材就是一块好石材,这种颜色和光泽质感的石头软硬刚刚好,敲打起来也很容易,断裂的面也很好控制,可以敲打出理想形状的石器,而且最后成型的石器也足够的坚硬耐用。
但是戎达不知道如何解释其中的道理,这是凭着多年的经验来挑选石头。
姜云在旁边暗暗思索:
“原始人在石器材料选择时,靠的是多年的手感和经验,至于为什么,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如果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考虑,估计是这种石头的晶体结构比较紧密,而且带有一定的易碎性,所以比较容易敲击塑形,当然也只是姜云的一番猜想。”
介绍完石材的选取,戎达就开始演示如何制作一把石器了。
他首先在石材堆里仔细的挑选,最终选中一块椭圆形,比较扁平的石材。
然后用一块兽皮垫在他的两腿之上,把石材放在兽皮仔细的观看,翻看检查石头表面的痕迹。
根据他的经验,这样的一块石头内核应该很好,没有什么杂质。
接着用打开一块兽皮包裹,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制作石器的工具。
戎达先是从中取出一块圆形的锤石:
可以看到这块锤石尾部厚重一些,显得特别圆润光滑,锤石头部稍小一号,上面密密麻麻的留有很多痕迹,一看就是使用多年了。
戎达右手拿着这块锤石,左手不断翻转着石材选取合适的角度。
很快他找到合适的位置,右手又快又稳的一挥。
伴随“咔”的一声
石材灰白色的表层就被敲去了一块,露出了里面深色石核。
戎达拿起石头,看了看石核的颜色,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又用同样的办法,不断选取角度敲击了几十次,把石材的表层彻底去除干净。
打造出石核的雏形以后,剩下要做的就是在石核上继续塑形了。
这个阶段,戎达的敲击速度慢了很多,往往看了很久以后才动手敲击一次。
随着他的一次次敲击,石核越来越薄。
最终变成中间厚、四周窄,类似龟的壳形状,只剩巴掌大小。
随后戎达开始对石核进行最后的加工,他放下了石锤,重新拿起一把骨头锤子。
骨制敲击器更有弹性,不会像锤石那样破坏整个石核整体,可以用来修整石核的边缘。
戎达选择石核厚边的进行修整,慢慢敲掉锋利的刃边,让石核的后部变得更加圆润、厚重,变得不容易裂口。
过了好一会儿,戎达才最终完成了这件石器。
这是一把石斧的斧头部分,最终呈现的是类似贝壳形状,前端的斧刃细长锋利,另一端的斧背厚重结实。
后续的工作就简单了,只要把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劈成俩片,中间削薄。
再把石斧斧背一端夹在俩个木片中间,在用绳子扎紧木片,固定住石斧,一把手斧就完成了,猎人们用它足以砍断树枝、剁开动物的骨头。
演示完石斧的制作过程,戎达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地上的“边角料”(打造石核时敲落的石片)中挑选起来。
戎达把其中一些比较笔直,不怎么弯曲的石片挑出来,递给姜云和旁边的戎林。
只见这些石片大部分都很薄,有细有宽,但边缘处都异常的锋利。
戎达在一旁说,只要将这些石片一端磨平,就是一把合格的石刀,用来切割兽皮、肢解猎物在合适不过了。
————————————————
在观看戎达制作石器之前,姜云还是看不上原始人制作工具的技巧的,在他看来那些工具都太粗糙了。
但是经过了戎达的这一遍演示,姜云被震撼到了,他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也深深感叹原始人类的智慧和技艺。
别看这个石斧很粗糙,表面布满了凿击的痕迹,毫无美感,锋利度和后世的铁斧更是没法比。
但原始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石器工具,强化了与野兽对抗的能力,增强了生产力,有了和大自然抗争的资本,从而逐渐走向食物链的顶层。
石器,也是一切工具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