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翰林跟他是同届考入的翰林院的,是河南道莱州人士,当初考试时赵翰林是第四名,俩人名次相近,年龄相仿很是聊的来,时不时约出来喝茶聊天。
赵翰林家没有老宅,在他来京城做官时家里出钱在西市以南买了一套二进的小院,他们相约的茶楼在东市附近,他们也偶尔约到西市,可那边实在太吵,没有合适闲聊的去处,王家住在皇城以东的十二坊,他不想经常上门,容易被人误会是谄媚之人,俩人就经常约在外面的茶楼。
茶楼俩人每个月来一次,茶楼的环境好,小吃也可口,沏茶的意境也好,可惜就是价格太高,常来赵翰林的收入承受不来。
两人见面闲聊,赵翰林要在春季科举考试后,告假回家娶妻,王柷听闻表示祝福,这么远肯定不能参见,相约等回来销假后再聚。
赵翰林的妻子是在京城前就定好的,如今到了年纪家里派人催了几次,他只好趁着春季考完这段时间回去,好在他不是家里的长子,成婚完就可以带着妻子来京城生活。
闲聊一会结账出了茶楼,在门口告辞,分开各自回家。
他回家后让青风去小库房,找出一对之前在玉石斋买的那对玉佩找出来,用锦盒装好,送去西市南边赵翰林家,说是送他的结婚贺礼。
……沈卿在庄园送走大哥之后,又回到书房继续宅着,用过夕食后把宝春和宝夏叫到近前,告诉她们初十要外出一趟,大概两三天回来,下个休沐日要送的东西已经放在书房的桌子上,到日子让白芷带着跑一趟就行,这次出门只带着宁珊,让她们守好门后,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知道沈卿每年跟着孙掌柜外出一、两次,只有宝春、宝夏、白芷三个人,如今又加上宁珊,平时外出时两个大丫鬟守着正房,绝对不让其他人进来,做到二等丫鬟的人也都是很有眼色,剩下的粗使婆子和丫鬟她们也不会清楚上房的事。
初十的早上,天还蒙蒙亮,沈卿换了男装,外面穿上夹披风带好风帽,在宝春的引领下从后角门出去,宁珊牵着两匹马早已等在那里,宝春送走二人转身进门,从里面把角门锁死,悄悄回到正院没有京东看后们的婆子。
这次出门没有带马车,回头东西多就让孙掌柜帮忙带回来,她和宁珊就随身带了两天的衣物,还有一些干粮、肉干、水囊。
直奔十里亭孙掌柜的承兑已经等在那里,看见她们到了,直接上面缓步走过来打招呼,大家就继续前行,争取天黑之前到达蓝田玉市。
照旧是第二天忙碌整天,买好原石,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就出发返回京城。
这次去沈卿买了五块西瓜大小的原石,当然里面蕴含的玉石是大小不一的,雪球探查一圈后才选定的。
夕食前到达庄园西角门,这里离马房最近,她把东西交给宁珊,独自步行离开,从离溯洄院最近的一段院墙用轻功跳进去,回到院。
宝春看她安全回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吩咐小丫鬟赶紧备水,沈卿手里的包袱扔给她,直接往内室去了,宝夏赶紧准备好换洗的衣物,没一会洗澡水弄好,宝春过来请她去净房。
把外衣都脱下来交给宝春,宝夏先伺候她洗头发,洗好之后把人都打发了,下面的环节要进入浴桶洗澡,人都出去后从里面把门栓好,闪身进入空间直奔二楼的浴室。
冲洗洗头洗澡,把头发吹干,用大浴巾包好去小楼下面的温泉池。
都处理好从温泉直接回到净房,在浴桶里放了一些花瓣,也看不出有没有用过,她穿上干净的内衣、中衣,收手拿过外衣披在肩上,打开房门往外走,守在门口的宝春和宝夏赶紧上前。
沈卿:“吩咐传夕食吧,在起居室吃。”说完往里去了,宝秋带着青竹跟进内室帮着护肤、梳头。宝春往厨房去了,宝春召来小丫鬟收拾净房。
她则回到起居室把矮几收拾干净,宝夏带着小丫鬟拎着食盒进来,早有小丫鬟递上热帕子,两个大丫鬟擦过手,把餐具还有夕食都摆放完毕,宝夏去敲门请在内室的大娘出来用餐。
沈卿头发没有梳发髻,只是让青竹给编了两条麻花辫,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梳这个发型,只是有不再出门时,才会让丫鬟给编个疏松的辫子,身上穿了件家常半新襦裙。
终于可以安稳的吃顿饭,出门这三天为了赶路实在很辛苦,吃过饭漱口、擦手,起身说:“去园子里转转消食。”宝春赶紧又拿了件藕色的披风过来,“大娘,披一下吧,晚上的风有些凉。”
穿好披风带着宝春还有青芷、青竹往外走,这次走的非常缓慢,挪动脚步刚出了院子的门,就站在这看着远处,丫鬟跟着也不敢催,好半天转身说:“回去吧,这会就想躺着,宝春铺榻准备就寝。”
传胪是始于宋朝,本来写类似唐朝背景,可惜写写就乱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尽力多更,想着在成婚,男主外派做官就结尾,希望能在春节前完结。
主要是这个空间,在想要不要女主死去穿修仙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