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台地下数据中心,李墨飞盯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警报,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微微发抖。三台超级计算机刚刚完成了对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最新数据的联合分析,结果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
“又来了。”他喃喃自语,放大其中一个异常区域的图像。太阳表面本应活跃的冕洞区域像被橡皮擦抹过一样,呈现出不自然的平滑状态。旁边的数值显示,冕洞物质抛射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3%。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陈曦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报告。“墨飞教授,你看到南极站的观测数据了吗?地磁——”
“——强度又下降了15%,我知道。”李墨飞打断她,转动椅子面对陈曦。他眼下的黑眼圈在荧光屏的冷光下显得更加明显。“不只是地磁问题。看这个。”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屏幕上显示出太阳磁场极性变化的曲线图。一条红线从2015年开始稳步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后本应开始下降,却反常地继续攀升。
“极性反转周期缩短到了8.3年。”李墨飞的声音干涩,“比正常11年周期快了近30%。”
陈曦凑近屏幕,眉头紧锁。“这解释了我们看到的所有异常—极光减弱、地磁偏移……”她突然停住,指向图表上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小波动,“等等,这是什么?1923年的小峰值?”
李墨飞点点头,调出更多数据。“我查了历史记录。1923年确实有一次未达到完全反转的‘迷你极性反转’,持续了约18个月。当时也记录到了极光异常和地磁扰动。”
“就像现在。”陈曦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不,比现在温和得多。”李墨飞打开一个复杂的模型,“如果我的计算正确,按照当前速度,6个月内我们将迎来一次完整的太阳磁场极性反转。而地球磁场已经因为地核异常而削弱……”
他没有说完,但陈曦明白言下之意—双重磁场减弱意味着地球将失去抵御宇宙射线的保护屏障。
“我们需要召集团队。”陈曦已经拿出手机,“如果这是真的,全球电网、卫星系统、甚至DNA层面的生物效应……”
李墨飞按住她的手。“等等,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他深吸一口气,“我设计了一个可能的缓解方案。”
他调出一个三维模拟图:数百个高空氦气球升至平流层,释放出微小的铁粒子云,这些粒子在电离层形成人工增强区,暂时"修补"薄弱的地磁场。
“‘电离层补丁’。”李墨飞说,声音里混合着骄傲和不安,“理论上可以在关键区域增强地磁强度30-40%,足够抵挡大部分太阳风冲击。”
陈曦盯着模拟图,一时说不出话。这个方案大胆得近乎疯狂—人为干预地球磁层,这在科学伦理上是绝对的灰色地带。
“你考虑过副作用吗?”她最终问道,“铁粒子沉降、臭氧层破坏、天气模式改变……”
“当然考虑过。”李墨飞调出风险评估报告,“小规模测试显示影响可控。而且比起坐等全球电网崩溃……”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视频会议提示音打断。陈曦接通系统,艾瑞克、汉斯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面孔陆续出现在屏幕上。艾瑞克背后的挪威观测站窗外,极光在夜空中泛着诡异的红光。
“各位,情况紧急。”陈曦直接说道,“李墨飞发现了太阳磁场极性反转加速的证据。”她快速分享了关键数据。
屏幕上的面孔一个个变得苍白。汉斯摘下眼镜用力擦拭,仿佛希望这只是镜片上的污渍造成的错觉。
“这解释了我们从德军气象站找到的数据。”汉斯声音嘶哑,“1943年那次地磁暴就是在上次"迷你反转"期间发生的。”
艾瑞克突然插话:“等等,你们在讨论什么解决方案?”他敏锐地注意到陈曦和李墨飞交换的眼神。
李墨飞犹豫了一下,还是共享了他的“电离层补丁”方案。随着幻灯片一页页翻过,视频窗口中的表情从震惊变为难以置信。
“你疯了吗?”艾瑞克几乎是喊出来的,“这是地球工程!我们根本不知道大规模干预电离层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比全球停电更糟吗?”李墨飞反击道,“比卫星导航系统瘫痪、宇宙射线暴增更糟?”
“黑天鹅理论!”艾瑞克拍着桌子,“我们可能触发完全无法预测的灾难性后果!历史上每次人类试图大规模干预自然系统都——”
“——都推动了科学进步。”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插入。视频画面上多出一个新窗口,显示一位身着俄罗斯军服的中年男子。“抱歉打断,我是谢尔盖·伊万诺夫上校,北极科学协调委员会成员。”
陈曦和李墨飞惊讶地对视一眼。他们没邀请任何军方人员加入会议。
“上校,这是封闭的科学讨论。”汉斯皱眉道。
“考虑到议题的全球影响,我们认为有必要参与。”伊万诺夫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事实上,苏联在1970年代就进行过类似实验。”
他共享了一份解密文件,上面显示苏联曾用高空火箭在北极电离层释放过钡和锶蒸汽,成功在局部增强了地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