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第45章这一天,风微浪稳……(2 / 2)北岛长夜首页

房体原木色,依照山坡走向错落排列。

内部装饰简洁干净,一整面推拉式落地门外是精心布置的院落。清早起来,只需语音控制窗帘,便可躺在床上迎接第一缕晨光和无限海景。

周边配套有餐厅、茶室、露天影院和无边泳池等。

身处这种环境,应该是极为舒适惬意的事情。

从工地出来,下山的路有些难走。

贺砚舟紧紧拉住朱序的手,先她半步,遇到磕绊时,可以很好托起她的重量。

朱序小心迈下岩石:“将来这里的价格不会贵到离谱吧。”

“不至于。”贺砚舟实话实说:“但不适合穷游。”

朱序感叹:“所以啊,会赚钱的人先享受世界。”

他倒不这样认为:“旅行的初衷是释放情感,旅伴正确,根据自己经济状况,住青旅也能体现价值。”

朱序笑:“我发现个事情。”

“什么?”

“你有时候还挺恋爱脑的。”

贺砚舟留意着脚下的路,无奈轻叹:“是啊,我也很苦恼。”下一秒,却感觉她从后面撞了过来。

他身体微晃,回手拢了把:“小心。”

朱序紧紧挽住他的手臂,“低下些。”

“怎么?”

“快点儿。”

贺砚舟稍微弯身,朱序轻柔而郑重地捧住了他脸庞,在他唇上印下深情一吻。

穿过一小段难行的路,前面到达停车场。

朱序蓦然抬头,欣喜地发现远处树丛间似乎隐着一处建筑。

她指给他看:“那边的红墙是我们以前去过的寺庙吗?”

贺砚舟看了她一眼,答是。

“竟离得这样近。”她想到什么,朝山坡上的在建工程看了眼:“有一部分房间岂不是朝向寺院?”

“没错。”他随意道:“要不要给你留出一间?”

朱序还傻兮兮地答:“好呀。”

又朝那边看一眼,

阳光穿过树丛,残影映在厚重而高耸的墙壁上,墙头枝桠似乎缀满红彤彤的果实,只是距离太远,看不真切。

微风轻拂,那一处的幽静竟胜过大海的广阔。

朱序转回头来问他:“待会儿我们看过了袁奶奶,去那边走走好不好?”

“好。”贺砚舟说。

袁奶奶知道他们今天要过来,早潮去赶海,打回很多新鲜海蛎子,又在礁石滩捡了些海菜。

两人走进院子,看见一个年轻男人蹲在院角修篱笆。

贺砚舟嘴角一挑,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个痞痞的笑容。他一声口哨。

年轻男人转头,顿了几秒,站起身,在裤子上随意抹了下手,朝这边走来。

两人拥抱对方,手掌拍在彼此背部,仿佛用了十足力气。

片刻,分开来。

贺砚舟说:“女朋友,朱序。”

又看着朱序:“卫暂。”

两人握了握手打招呼,就听后面一道声音:“上次来说还不是,这回终于可以大大方方介

绍给我们啦?”

袁奶奶慢悠悠自门口走出来,手里端着洗菜盆,面容慈祥。

朱序朝向老人,微笑着略一弓身:“袁奶奶好。”

“好孩子,快进来坐。”

朱序便没管还在聊天的两人,独自走进去,将几样补品放在墙根的木桌上,与老人寒暄。

中午吃海菜肉包和软炸海蛎子。

朱序洗了手,多少能帮些忙。

袁奶奶揉面擀皮:“砚舟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包的海菜包子,一次吃五六个都不解馋。”她看向朱序,哄孩子的语气:“小序吃没吃过呀?”

“没有。”朱序笑着说:“我从小生活在内陆,来北岛以后,很多当地食物都是头一次见。”

袁奶奶说:“小岛上靠海吃海,一年四季基本不用买菜。大自然赠与给我们的,必定是无比美味的食物。”

老人家很懂感恩。朱序安静听着,用小勺舀起两颗完整的蛎子肉,搁在铺了海菜的面皮上。

袁奶奶拿过来捏褶封口,放入蒸屉:“都是些家常味道,今天尝个新鲜。”

“好。”朱序应道。

两人坐在厨房的小木凳上,边包包子边闲聊。

朱序无意中转头,看见院子中贺砚舟坐在一把藤编椅子上,手肘撑着膝盖,同旁边修篱笆的卫暂说着话。

他西装外套搭在扶手上,身上那件衬衫在阳光里洁白得耀眼。

聊天内容她听不清,但他此刻闲适放松的状态却很少见。

朱序收回目光:“袁奶奶,砚舟小时候皮不皮?”

“皮,和卫暂两人一个赛一个的皮。”提起他们小时候,袁奶奶脸上堆满笑容:“但是砚舟长大了就好些,心思扑在学习上,也就不再傻疯傻淘了。”

说到这里,老人家想起什么,拍拍手上的面粉起身,让朱序稍等。

没多久,她慢慢走回来,把一本泛旧的相册递给朱序:“上次本想拿给你看的,可是记性不好,忘记放哪儿了。这不前些日子收拾阁楼嘛,在床底的储物箱里找到的。”

朱序翻开相册,一页四张照片,多数是两个男孩的合影。

她仔细辨认着,指着其中的一人:“这个是他?”

“对。”袁奶奶笑道:“砚舟要比卫暂高一些,也更结实。”

朱序一页一页翻看着,每张照片的右上角都被袁奶奶标注了拍照时间。他从一个脸上充满稚气的小朋友,逐渐蜕变成棱角感分明的小少年。

她心底渐渐浮现一丝奇怪的感觉,又暂时捕捉不到是何原因。

她盯着一张他蹲在院子里吃西瓜的照片,忍不住笑说:“他好黑呀。”

“岛上风吹日晒,孩子们都是统一肤色。”

相册慢慢翻至最后一页,她合起来。

顿了顿,又忽地展开。

她目光定格在左上角的一张照片上,少年坐在高高的屋檐,目光淡然地望着镜头。他头顶一片蓝天和随风扬起的树梢。

朱序紧张地抿了下嘴唇,喃喃道:“这张是……”

袁奶奶看过来:“这是升高中前的那个暑假,他上去帮我补屋顶。那时候脸最黑,后来回临城养了养,才慢慢白净起来。”

这个角度及这个眼神令朱序忽然记起了什么。15岁那年她第一次来北岛,曾在寺庙的围墙边,接受了一个男孩善意的投递。

她高高仰起脑袋,看见男孩皮肤黝黑、短发遮眉。

照片中的他与她记忆中的形象基本重合,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同高一初见时,那个脸庞清透、梳着极短寸头的男孩联系起来。

朱序蓦然转头,院子里集满了阳光。这一回,贺砚舟似有所察觉,也将目光投向了她。

两人默默对视,他忽地一笑,眼神询问她怎么了。

朱序内心难以名状,摇了摇头,很久才将视线收回。

“袁奶奶,这张照片可以送给我吗?”

老人家笑容温柔:“拿去吧。”

午饭边吃边聊,大家都很捧场,把老人家做的饭菜一扫而光。朱序很喜欢吃那个海菜肉包,每个比她拳头还要大。

她吃了两个,又被袁奶奶硬塞了一个过来,朱序吃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偷偷放进贺砚舟的碗中。

离开时已过正午,整个小岛静悄悄。

贺砚舟拉着朱序的手,沿着海岸朝清风寺的方向走。

深秋时节,阳光非常毒辣。

他看了眼她揪在一起的眉头,把臂弯上的西装遮在她头上。

“看不见了。”朱序手掌托起西装领口。

“我帮你看路。”

“不会给我带到海里面去吧。”

贺砚舟搂紧了她的腰:“有可能。”

“又喂鲨鱼?”

“鲨鱼午休了。”

朱序笑了笑,把手放下来,西装完全遮挡住视线,鼻端是他身上溪水般清冽的香水味。

她安心地跟着他的步伐,他带她去哪儿,她就去哪儿。

这个时间,寺内也寂静无比。

踏入门槛之前,朱序已将西装还给贺砚舟,整理了下着装。

两人去殿内上过香,又投了些零钱进功德箱。遇见僧人,贺砚舟停下来恭敬地颔了颔首,与对方交谈几句。

之后随便转了转,不知不觉走到东面的围墙。

朱序不禁抬头,枝桠上坠着密集的山楂果。她忽然想起来,15岁的那年,恰好也是这个时节。

“给你摘两颗尝尝?”贺砚舟忽然说。

“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的。”他脱下西装递给她,解开袖扣,将衬衫袖子挽到腕部。

朱序抬眼,这围墙足有三米高,墙面附着着湿滑的青苔,难以着力。况且他这身装束极为局限。

她阻止说:“不要上去了,有点危险。”

“放心。”

朱序表情严肃:“你老胳膊老腿的,可要小心。”

贺砚舟瞥过去一眼,淡淡道:“别找收拾。”像是要证明什么似的,他抬脚踩住旁边有些弯曲的树干,借力向上,一脚蹬着墙面,同时抬起双手攀紧墙头,几步爬了上去。动作帅气而矫健。

朱序松一口气,站在下面仰着头静静地看他。

他西裤上沾了许多灰尘,鞋头也有划破痕迹。阳光顺树叶缝隙溜进来,投射在他脸上。

那成熟而硬朗的脸庞无法与当时的少年相重合,但她记忆中一些碎片却越发清晰。

好恨自己,怎会后知后觉到如此地步。

她大声问:“坐在上面能看见什么?”

贺砚舟狠狠一滞,垂下目光。

似乎也是在这样一个午后,小小的她坐在古树下,问了类似的问题。那时她刚刚经历一场离别,亦不知将来的人生将会遭受哪些波折。

只是当时,她的样子纯真而美好,发丝飘在风中,那样柔顺自由。

贺砚舟没有回答,坐在上面沉默地望着她。

殿堂内钟声悠悠传来,他舌尖抿过下唇:“如果……”忽地一顿,没有说下去。

如果……

朱序想,怎么会有如果。

她只不过多走了一段布满荆棘的路,曾经幽幽怨怨,这一刻才发现多年兜转,仍然值得。

她偷偷擦掉眼尾的泪痕,开心地指向高处:“我要最大的那一颗。”

贺砚舟喉咙轻滚,嘴角微扬:“好。”他探身去摘,“接着。”

朱序捧起双手。

一粒饱满的红色果实在半空中划过漂亮弧线。

这一天,风微浪稳,阳光正好。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