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新政收入大增!雍正大悦!(2 / 2)家父雍正,我是乾隆?首页

雍正道:“我看你一口气买两只大鸡,就白打听打听。”

“这样啊,我在城卫司当差,这不如今媳妇有了身子,想着买两只鸡回去补补,我那点饷银虽然不多,但咬咬牙还是能买得起的。”

舒穆禄善文笑着回道。

雍正点头,又问:“看你这高兴样子,是头胎?”

“不但是头胎,我当新郎官也没两年,要不是有了份差事,还去银庄借钱买了个小院子,也没人家愿意把姑娘嫁给我跟着挨饿,哪怕是个哑巴呢。”

因雍正衣着华贵,又带着许多人,舒穆禄善文也恭顺而卑微地答了起来。

接下来,雍正又问了问这舒穆禄善文去银庄借钱的事。

而这舒穆禄善文的借钱的银庄,正是雍正根据弘历的提醒让内务府办的银庄,取名为惠民银庄。

该银庄名曰“惠民”,自然是为了淡化他的营利目的,而强调助民功能。

毕竟,在这个儒家思想为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追求利益一向被认为是可耻的,而帮助庶民百姓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

当然!

惠民银庄既然名曰“惠民”,也不是徒有虚名。

因为惠民银庄由内务府创办,而内务府是皇帝可以直接掌控的内廷官衙,所以惠民银庄在雍正的要求下,利息真的定的很低,低到已让京师许多放贷大户咬牙切齿的地步。

要不然,这舒穆禄善文一介底层旗人也不敢来惠民银庄贷款。

“老人家,岁数看上去不小,为何也进城摆摊呀?”

雍正这时又问起一头发白的摊贩来。

这摊贩是名汉人,唤做解有田。

解有田叹息一声说:“本来不需要来的,这不是要交秋季的田税了嘛,就打算来换点银钱回去交税,直接交土物,官差又不肯要,本来是打算在村里附近的集镇卖的,但现在集镇上不好卖,就来城里了。”

清朝官府收税除粮食和绢布这种实物可以作为本色抵税外,折色能交的就是白银和铜钱了。

所以,百姓如果没有粮食和绢布,在夏秋交税时,就需要用自家土物去换些银钱缴税。

“集镇上为何不好卖?”

雍正忙拧眉问道。

“因为没多少人能拿出银钱来买!”

“我又不需要他们拿土货换,听说,是因为追补亏空追补的狠,官府把很多欠税大户的银钱都收走了,银钱都比以前值钱了。”

“别说是打短工挣不到,就是借贷也难借贷得到。”

这解有田说后就吧唧了一口旱烟。

而雍正则看了弘历一眼,明显是承认弘历说的对,追补亏空太狠导致民间银钱流通量紧缺。

没多久,雍正就来到了开在护国寺的钱庄。

护国寺的惠民钱庄主管者是雍王府的旧人,名唤昌龄,素来能写会算,也替雍正开过当铺、钱庄、牙行。

虽说旗人不能经商,但没说旗人家奴,也就是户下家不能经商。

而雍正这些王爷素来开支不少,尤其是在夺嫡期间,也需要钱财铺路,自然还是要派家奴去经营一些买卖,增加收入。

不过,雍正在当王爷期间,因爱惜羽毛,倒是没让家奴把生意做的像老九那么大,也没敢让家奴仗着自己的势力巧取豪夺民间产业,一直比较低调。

雍正和弘历一行人在惠民钱庄见到昌龄后,昌龄就把钱庄的账目给了雍正查阅。

雍正也让弘历在一旁看了看。

弘历几乎算是个活算盘,能很快算出哪里的数目不对劲。

这把昌龄吓得脸色苍白,头上的汗就没停过,也跪下请了几次罪。

不过,昌龄也没做的多过分,其账目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大差错,所以,雍正也没有处置他。

当然,昌龄这种王府旧人,也知道雍正的性子,自然也不敢乱来。

再有就是,雍正在此时看了账目后,也的确心情更好。

因为惠民银庄光是自雍正元年二月开始,开办半年多以后,盈利已达十万余两白银!

在康熙雍正时期,亲王岁俸银也不过一万两白银。

增加十万余两白银,相当于一个亲王十年的岁俸银了!

这无疑真的会极大改善内务府的财政压力!

雍正再怎么沉稳,也因此笑得合不拢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