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关没有说话,让姜孟饶继续讲。
“研究所里有一位姓温的教授,他已经研究萤火虫多年,他说,萤火虫是一种益虫,可以捕食害虫,也以露水、花蜜为食,能够辅助植物授粉。
“按理说,好虫有好报,但在萤火虫这里却不是这样子,它的这种食性反而加速了它的死亡和灭绝。
“除了人为的捕捉之外,萤火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这会导致萤火虫的食物也遭到污染,如蜗牛、露水、花蜜等,会沾上有害物质,甚至产生毒性,从而导致萤火虫大量死亡。
“你说,这萤火虫是不是被诅咒的物种?因为发光受到人们的喜爱,却因此被大量捕捉。
“因为捕食害虫,辅助授粉,反而中毒而死。
“双重打击之下,现在还没灭绝也算幸运的了。”
许关静静听完,问道:“那姜总你的意思呢?我能帮点点啥?”
姜孟饶试探着问道:“你之前不是搞基因的吗?我想咨询你一下。
“温教授说,建设萤火虫繁育基地,治标不治本,人工繁育的萤火虫如果进入大自然,结局可能还是不断死亡。
“因为它们抗不过农药化肥带来的荼毒,起不到扩大种群,逆转灭绝趋势的目的。
“那如果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增强萤火虫的抗病、抗毒能力,能不能增强它们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另外,进行基因编辑后,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连锁反应?”
许关听了姜孟饶的话,一时之间也不能确定,不过这个课题他有点感兴趣:
“姜总,你这个担心是对的,确实存在引起连锁反应的可能性。
”比如萤火虫除了吃蜗牛等害虫,还吸食花蜜,而自然界依靠花粉、花蜜生存的昆虫还有不少,比如蜜蜂、食蚜蝇以及某些蝴蝶等,基本都是对植物有益的昆虫。
“如果萤火虫获得极强的抗病抗毒能力,那么种群势必急剧扩大,会不会挤占其他昆虫的生存空间?
“其他昆虫如果因此大量死亡,又会引起什么后果?
“这些,我现在一时半刻也没有办法答复你,一个物种经过基因编辑后会产生哪些影响,靠人脑是想象不出来的。”
姜孟饶为难道:“那怎么办?靠什么?”
许关道:“一个是靠实际验证或者模拟验证,这个需要人工制造一个仿真的环境,而且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个办法是靠超级计算机进行大数据模拟,这个嘛,超算我是没有门路的,而且还需要经过复杂的编程,看似节省时间,但难度更大。”
姜孟饶有些头疼:“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许关想了想,道:“我帮你想想办法,回头有结果了我通知你。”
姜孟饶摆摆手道:“多谢啦,但这个不着急,今年的重点工作还是迁厂。
“萤火虫繁育基地以及萤火虫主题公园的事情要延后,到年底或者明年再推进,我只是提前咨询一下。”
对于姜孟饶的问题,许关自然是有办法快速验证的,但他不能直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