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何思源(1 / 2)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首页

会议开完之后,大家各司其职。李振华派联络人去联系在惠明的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准备和他进行会谈。半个月后传来消息,何思源同意会面。地址选择在两军交界地带。

李振华还没有出发,杨司令带来一个好消息,那群做生意的日军准备过来交货了。地点在羊角沟,又是送货上门。邢司令和杨司令一起去了。交易很顺利,三天后刑司令押着3万发子弹回到了八大组。杨司令没回八大组,直接从羊角沟出发,去沂蒙军区抗大学习了。

邢司令兴致很高,和李振华讲,冀鲁边军区还向那群日本人又定了50支步枪,2万发子弹,而且日本人也同意用香烟换枪支弹药。他们还可以在蒲台交易。邢司令急着问李振华,香烟什么时候能到。李振华笑着说快了,不会耽误日本人交易的。邢司令也放心了下来。邢司令还要押着弹药去冀鲁边 。

李振华 :" 老邢,你把子弹押到义和庄就行了,让陈文带特战分队和你一起去。到了义和庄,让18团运子弹回冀鲁边,特战队一起过去,老邢你还是要抓紧时间回八大组。老杨去学习了,我也要去蒲台那边和何思源谈判,我等你回来了,才能出发去蒲台。八大组需要你来坐镇。

邢司令满口答应尽快回来,在李振华这里邢司令感受到了尊重。

李振华又特意召集了廖海涛、胡荣、景晓村开了一个闭门会。李振华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一个他担心的问题:隐蔽精干力量的问题。

景晓村的回答没有出乎李振华的意料,虽然延安总部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今年还多次下发了文件,但由于清河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大量秘密党员走向台前。

李振华给三位老政工敲响下警钟。李振华毫不避讳的告诉他们:随着日军对后方的重视,扫荡会越来越频繁。他断言整个敌后根据地在未来两年,将会是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平原根据地范围会大幅缩水,甚至完全成为游击区。从现在开始就要未雨绸缪。

邢司令走后没两天,海东清二大队在队长陆磊的带领下,押着一批香烟来到了八大组。随行的还有海军学校一队师生和准备加入海防队的200名士兵,李振中也过来了。海军学校的师生是李振华要求到海防队实习的,李振华和沂蒙海校冯仲云打了招呼,海校学员均要分批到海防队实习,先熟悉海况。这次海东青二大队也派30多人秘密加入海防队,就在那200名士兵当中。

原冀鲁边海防队的队长是陈二虎,副队长是陈大虎,他们已经来到八大组报到。李振华仍让他们当升格后的渤海军区海防大队队长和副队长,李振中被李振华派到了海防队里当政委。

李振中临去海防大队前,李振华向他交代了几项秘密任务,并交给了他一部电台。李振中带着海校师生还有200名士兵去海防队。

邢司令很快回到了八大组,李振华向他交代完工作后,出发往蒲台去见何思源。随行的陆磊带了50名特战队员。

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山东菏泽人,中国着名的教育家。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官费留美生,出任过中山大学教授,后回山东担任过国府宣传部长、教育厅长。长期主持山东教育工作,他努力实践教育救国的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整顿和发展山东的教育事业。他想方设法加强师资力量、培训骨干教师、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教师地位,并增设了师范及各类职业学校,创办了山东大学。

抗战后,何思源没有去后方,而是留在山东敌后打游击。在鲁北,人们对何思源充满爱戴和尊敬。“老厅长”三个字成为人们对何思源的专称,妇孺皆知。爱屋及乌,凡是何思源手下省教育厅的人,即使是在土匪、伪军占领的地区也可以通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