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经由尸洞通道抵达雪山附近的这两座湖泊,不会引人过多关注。
毕竟此地居民本就不熟识彼此,时常有陌生面孔出现。
这确是一处理想的过渡之地,从这里前往藏地其他区域也极为便利。
许诺迅速选定了一处距牧民营地数百米远、不起眼的偏僻角落,留下了自己的标记。
如此一来,日后利用尸洞通道便可瞬间返回湖边。
同时,他在仙女之湖中找到十几颗仙女之泪宝石,全部收进壶中日月空间。
随后,他计划将这些宝石打造成类似吊坠的饰品,分给红姑娘、花灵等人。
鹧鸪哨、老洋人以及陈玉楼等人似乎并不适合佩戴那些晶莹剔透、宛如水滴般的蓝宝石。
若真是如此,也只能另寻他法。
剩余的仙女之泪宝石,则由许诺妥善收藏于壶中日月的空间内,以备不时之需。
次日清晨,许诺便发现四周的牧民已纷纷现身。
他们趁着太阳尚未升起,便已在湖边环绕叩拜。
每走一段路,便会跪地叩首,向着圣湖虔诚膜拜。
湖边的石头间,常可见朝圣者遗留的白骨,虽为亡者遗骸,却不显阴森恐怖,反而在晴空下愈发洁白,与雪山、湖泊、高原融为一体,隐约透着一股圣洁气息。
此外,还能见到许多人正徒步前行,双手所持木板高举过顶,随后收于胸前,继而俯身触地,以额触地,此情此景让许诺不禁联想到“五体投地”这个词。
这些虔诚的牧民正是以这种方式,用身体丈量圣湖的长度,据说绕湖一圈可减轻几分罪孽,积累阴德,亦能净化心灵。
据当地牧民所述,若在转湖途中不幸去世,实属难得的福气,乃前世积德所致,来世定能托生于好人家。
尽管许诺对此未必全信,但牧民们的虔诚态度仍令其心生敬意。
确实,修行者追寻的长生之道与牧民们的至诚信仰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契合。
在旁人眼中,这或许只是执念,但对许多真正在修行路上前行的人来说,这份执着同样充满虔敬。
此刻,许诺很快便寻得了少年铁棒的身影,还随他来到一处简陋的帐篷。
帐篷内有一位约莫四十岁的女子,面容憔悴,显然深受重病困扰,体弱不堪。
见到此景,许诺立刻唤来花灵,后者取出几粒普通却有效的丹药。
这些药不仅能够治病,还能提升体力。
铁棒的母亲服用后,脸色迅速好转,精神和身体都恢复了不少。
周围的人也开始主动帮忙照料她,而许诺则留下了一些银两,虽不多,却足够支撑日常开销。
这笔钱既能满足基本需求,又不会引发不必要的觊觎,这让铁棒充分明白许诺的用心良苦。
于是,铁棒俯身跪拜,郑重地向许诺行礼,并承诺担任向导,助众人探寻古格王朝及魔国遗迹,更誓言清除藏地的邪 ** 。
听完这话,许诺满意地点头回应。
他邀请铁棒同行的主要原因,是他身为天生的唱诗人,知晓《世界制敌宝珠大王诗篇》。
许诺对铁棒的性格和品质十分欣赏,有意将他培养为日后在雪域高原上的代理人。
众人在仙女之湖稍作休整,半天后便继续赶路。
铁棒安顿好母亲,几人随即启程。
前行数日,抵达名为森格藏布的小城。
这虽是小镇,却仅有百户人家。
到达此处后,许诺与鹧鸪哨迅速联络当地牧民,租用了牦牛和马匹。
通往古格王城之路漫长,非一两日可至,加之需携带大量物资,牲畜必不可少。
此地愈发荒凉,镇外几乎无人居住,尽是戈壁碎石,与沙漠迥异。
如此遥远的路程,加上几人需携带大量物资,显然只能借助牲畜代步。
一路向西,景色愈发荒凉,除这座镇子外,几乎无人居住。
遍野尽是戈壁,与沙漠不同,这里满是碎石,偶尔可见稀疏植被,虽无茂密草木,却也不是寸草不生。
此季并无风,四周静谧,天色湛蓝。
即便草还未到枯黄时节,许多已显微黄,因这片土地同样饱受旱情之苦。
远处可见大片褐山,巍峨雄壮,海拔远超许诺以往所见诸峰,山形亦奇诡难辨,令人不敢久视。
许诺并不急躁,沿途仔细观察环境,熟悉藏区地貌,行进速度因而平缓。
此时,他让铁棒**吟唱部分《世界制敌宝珠大王诗篇》,尽管自己对内容理解有限,仅粗通藏语,但凭借“解字术”,不仅能识读古文,对现世各类语言亦有非凡解读力,这使他学新语言极为迅速。
通常人在高原习得流利藏语,即便全力以赴,至少也需数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