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封通过宿力城陈立都尉秘密渠道转来的信件,被送到了秦武的手中。信件的封口并非官府常用的火漆,而是一种特殊的蜡封,上面印着一个模糊但依稀可辨的“萧”字印记。
秦武心中一动,屏退左右,独自拆开了信件。写信之人自称是故人旧部,言辞恳切,先是对秦家湾的遭遇表示同情,随即又高度赞扬了秦武以少量兵力接连挫败乌戎偏师和沙狼部的事迹,并对秦家湾强大的物资生产能力(特别是钢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赞赏。
信中隐晦地提到,有一位“身在田野,心忧国事”的长者,对秦武将军的才能和秦家湾的潜力极为看重,希望能有机会与将军当面一叙,共商“安边靖国”大计。
信末约定了一个时间和地点——三日后,在距离秦家湾五十里外的一处废弃驿站秘密会晤。
秦武反复阅读着这封信,心中波澜起伏。“萧”?难道是那位……传说中的帝国名将,萧远?
关于萧远,秦武之前也曾零星听过一些传闻。这位将军曾是大吴帝国军中一颗耀眼的将星,战功赫赫,尤其擅长治军和防御作战,在对抗乌戎的战场上屡立奇功,深受军民爱戴。
然而,数年前,似乎因为卷入了复杂的朝堂权力斗争,触怒了权贵(很可能与钟家有关),最终被罢官夺权,贬至北疆一个名不见经传、几乎被人遗忘的边塞小城——临塞城,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从此,这位昔日名将便如同销声匿迹了一般。
难道,这位“虎落平阳”的名将,并未就此沉沦?他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北疆的局势?甚至,通过某种渠道(陈立都尉的介绍?或是他自己残存的旧部网络?)得知了自己和秦家湾的存在?
秦武敏锐地意识到,这封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也同样伴随着未知的风险。与一位被贬黜、且可能身处政治漩涡中心的名将扯上关系,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但转念一想,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正是需要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有战略眼光、且可能拥有潜在人脉资源的前辈来指点和扶持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秦武决定冒险一试。他回复了密信,同意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
三日后,黄昏时分。秦武只带了徐果儿和两名最精锐的亲卫,策马来到了约定的废弃驿站。驿站早已残破不堪,断壁残垣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透着一股荒凉萧索的气息。
驿站院内,只有一辆不起眼的旧马车停靠着,车夫打扮的老者正在喂马。见秦武等人抵达,老车夫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微微躬身:“秦将军,我家主人已等候多时。”
秦武示意徐果儿等人在外警戒,自己则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驿站正堂那扇吱呀作响的破门。
屋内光线昏暗,只点着一盏油灯。一个身着粗布长袍、须发皆已花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的身影正背对着门口,临窗而立,似乎在眺望远方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