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徐锋“受惊”再病倒,借机暂避风(2 / 2)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首页

太安城这潭水,已被他搅得足够浑。

但浑水摸鱼之后,如何安然抽身,才是关键。

“玉奴。”

徐锋低唤一声。

身影一闪,玉奴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床前,仿佛一直候在左近。

“笔墨。”

玉奴取来文房四宝,在床边小案上铺开。

徐锋并未起身,依旧靠在床头,接过玉奴递来的狼毫,蘸了蘸墨。

在一张素白的信笺上疾书起来。

这是一封写给北凉王府的“家书”。

信中,徐锋以一个受惊质子的口吻,详述了太安城近日的“动荡”。

以及自己如何“侥幸”避过风波,却因此“受惊过度,再次病倒”的“惨状”。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父亲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孱弱”的无奈。

至于他在这场混乱中究竟扮演了何等角色,又做了何等布置,却是半点也未提及。

他只需让北凉知道,离阳内乱,对他这位质子而言,是“危机”。

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转机”。

而他,依旧是那个需要北凉庇护的“病弱三郎”。

写罢,他将信交给玉奴。

“用影阁秘法送出,不得有误。”

“遵命。”

玉奴接过信,转身隐入阴影。

这几日,徐凤年也曾数次派人前来探问,甚至亲自来过伴读居外。

听闻三弟“受惊病倒,闭门谢客”,这位北凉世子忧心忡忡。

他深知太安城乃是非之地,三弟体弱,又无武艺傍身,在这等乱局之中,着实令人放心不下。

然而,徐锋的“病情”成了最好的挡箭牌。

宫中派来的侍女、太监,皆以“三公子需要静养,不宜打扰”为由,将徐凤年客气地拦在了门外。

徐凤年虽满心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他对徐锋的“病弱”向来深信不疑。

此刻除了在心中为弟弟祈祷,暗骂几句离阳朝廷不做人子,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伴读居内,看似一片死寂。

实则暗流涌动。

王初冬与鱼幼薇,通过影阁的秘密渠道,将一份份关于流血夜的详细情报,以及后续各方反应的分析,源源不断地送至徐锋手中。

离阳皇室震怒之下,果然将矛头首先对准了北莽。

明面上大肆搜捕北莽谍子,暗地里却对自家那几个不安分的儿子起了更深的疑心。

韩貂寺虽然吃了暗亏,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一面应付皇帝的怒火,一面加紧清除那些可能指向自己的“手尾”。

而那些被徐锋刻意“遗落”的“证据”,则如同火星般,在离阳宗室与权臣之间点燃了一片又一片猜忌的火焰。

太子赵篆、二皇子赵楷,以及其他几位有实力的皇子,彼此间的攻讦与试探,已从暗流转为明面上的交锋。

“秃鹫”带领的北莽谍子,在那夜之后,几乎全军覆没。

侥幸逃脱的几人,也成了丧家之犬,在太安城内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离阳朝廷与北莽的关系,因此事降至冰点。

看着这些情报,徐锋的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一切尽在掌握。

这场“将计就计”的成功,不仅让他暂时摆脱了眼前的危机,

更让他对太安城各方势力的底牌与应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借着这段“养病”的清净时光,徐锋亦未曾懈怠。他通过影阁,

对近期吸纳的成员进行了一轮更为严苛的筛选与甄别。在流血夜的行动中,

哪些人堪用,哪些人忠诚,哪些人尚需打磨,哪些人必须清除,他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一番整肃之下,影阁这支潜藏在暗影中的力量,变得更为精干,也更为令行禁止。

窗外,天光依旧晦暗。

徐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太安城的风波,只是一个开始。他真正的棋局,远不止于此。

江南,徽山……一幕幕未来的图景,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

他,在蓄势待发。

“玉奴。”徐锋再次开口,声音已不似先前那般虚弱,恢复了几分平日的慵懒,“取些清淡的粥水来。另外,将我那几本关于江南风物的游记,也一并取来。”

“是,公子。”玉奴应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