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白幡渡(2 / 2)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首页

管家扑通跪地,浑身发抖:"世子明鉴,小的只是奉命行事..."话音未落,堂外突然传来喧哗,一群农户被锦衣卫带了进来,领头的老汉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带血的地契残片。"世子爷,这是俺们藏在灶膛里的地契,顾家人说不交出去,就烧死俺们!"

朱高炽接过残片,看见上面"永为世业"的字样,忽然想起乾清宫里那幅《耕织图》。他转向长老们,声音冷如冰棱:"顾氏私占田亩三万顷,偷税漏税十万两,按《大诰》当如何?"堂中寂静如坟,唯有漏风的窗纸发出沙沙声响。

未时三刻,朱棣率人突袭昆山港漕帮货栈。货栈深处的暗格里,码放着数十箱铁器,每箱都刻着"陆家铁坊"标记。朱柏用刀劈开一箱,里面竟不是农具,而是倭寇式样的短刀,刀柄缠着写有"钱"字的布条。

"父亲,快看这个!"朱高煦从暗格最深处拖出个木箱,里面装满盖着应天府丞印的"漕运免税牒",日期从建文元年至三年,足足三百余张。朱棣翻看着牒文,发现每张审批栏都有周显的签名,而用印处的沙眼正对着"钱"字落款。

与此同时,朱高炽在顾氏义庄地窖里,发现了十二口密封大缸。掀开缸盖,里面竟不是粮食,而是成箱的官印——应天各州县的关防、税印、驿站印信,足足二十余方。夏原吉拿起其中一方,印台底部刻着"钱穆私用"四字,正是三十年前空印案要犯的字号。

"原来他们一直在用旧印。"朱高炽捏紧印信,想起朱雄英提及空印案时的怒火,"张恪说的印把子,就是这些私刻官印。"他望向地窖角落的炭炉,炉灰里有未燃尽的纸灰,隐约可见"优免漕运"等字样。

酉时,昆山城飘起鹅毛大雪。朱高炽站在顾氏祠堂前,看着锦衣卫将最后一箱地契残片装车。管家被押解而过时,忽然抬头望向他,嘴角勾起抹阴笑:"世子以为烧了地契就能清账?顾氏在应天的铺子,可都记在别人名下呢。"

朱高炽转身盯着他:"别人?是钱尚书,还是应天巡抚?"管家瞳孔骤缩,却不再言语。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世子,城南发现无名尸体,颈间有勒痕,怀中有这个。"呈上的是半块玉佩,雕着缠枝莲纹,正是白天所见祠堂供桌下的衣角主人之物。

朱棣的船队在暮色中启航,船头挂着从漕帮缴获的白幡。朱高煦望着渐渐消失的昆山城,在船舷刻下第三道刀痕。朱棣站在他身后,手中攥着从货栈搜出的密信,信末"钱"字落款旁,画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与莲花岛的暗号如出一辙。

"父亲,这密信..."朱高煦欲言又止。朱棣望着漫天飞雪,想起白天在货栈暗格里发现的账本,上面记录着每月十五从昆山港运往鸬鹚岛的铁器数量,正好是三百斤——与江南道御史密报中的"月输铁器三百斤"分毫不差。

亥时,应天城乾清宫内,朱雄英对着烛火细看朱棣快马送来的船引。沙眼官印在黄绫上投下阴影,如同一道伤疤。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轻声道:"陛下,周显是钱维善门生,这印..."

"朕知道。"朱雄英将船引拍在案上,震得《大诰》书页翻动,"当年空印案,钱穆私刻二十方官印,如今其子竟用这些印把子继续贪墨!"他忽然想起朱高炽密信中提到的顾氏义庄官印,起身走向文华殿后阁,那里藏着三十年前空印案的残档。

昆山临时衙署内,朱高炽对着地图沉思。顾氏祠堂、昆山港、鸬鹚岛,三点连成一线,正是太湖走私的黄金航道。夏原吉指着地图上的"白幡渡"标记:"世子,这里是漕帮与倭寇交接的老据点,当年陆家铁坊余孽就是从这里运出铁器。"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急促马蹄声。一名锦衣卫浑身是雪,递上封火漆密信:"燕王殿下急报,白幡渡发现可疑船队,船头挂着白灯笼。"朱高炽展开密信,上面只有三个字:"钱维贤"——漕运总督,钱维善之弟。

子时,白幡渡水面漂着数十盏白灯笼,宛如鬼火。朱棣船队隐在芦苇荡中,朱高煦握着望远镜,看见为首大船上站着个戴斗笠的汉子,腰间金牙在月光下一闪——正是"金齿鲨"。朱柏检查着火铳,低声道:"四哥,动手吧,晚了怕生变数。"

朱棣抬手制止,目光落在大船甲板上的木箱。箱子缝隙里露出一角红布,正是江南士绅常用来包文书的"状元红"锦缎。忽然,大船上响起梆子声,三长两短,竟是漕帮"紧急转移"的信号。

"他们要毁证!"朱棣抽出佩剑,"全体突击!"话音未落,大船突然起火,火光照见箱中竟是成捆的文书,正在被水匪投入江中。朱高煦驾着快船冲在最前,袖箭连珠射出,放倒几个正要毁证的水匪。

朱棣跃上大船时,"金齿鲨"正举着油葫芦往文书上浇。两人交上手,朱棣剑锋划破对方斗笠,露出额角的莲花刺青——与莲花岛密信上的暗号一致。"说,谁是幕后主使!"朱棣剑尖抵住其咽喉,却见对方忽然咧嘴一笑,金牙中渗出黑血。

丑时三刻,朱高炽在昆山城门口接到朱棣派来的信使。木匣里装着半块烧剩的文书,上面"钱"字落款虽已焦黑,旁边的"维贤"二字却清晰可辨。他望着城外绵延的运粮车队,忽然想起夏原吉的话:"漕帮运的不是粮,是江南的血。"

应天城乾清宫内,朱雄英看着空印案残档中钱穆的婚书,手背上青筋暴起——钱穆之女嫁与胡惟庸族侄,意味着钱家与胡党早已勾结。他猛地合上档案,对王承恩道:"传旨,命郑辰即刻提审周显,朕要活口!"

昆山顾氏宗族废墟中,朱高炽蹲在灰烬里,找到半片未烧尽的地契。上面"顾氏义庄"的"义"字缺了笔,竟像是"钱"字改刻。他忽然想起管家临死前的话,抬头望向应天方向,雪越下越大,将城池的轮廓染成苍白。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喊声里,朱高炽听见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他握紧手中的地契残片,指甲深深陷入掌心——这江南的雪,怕是要染成红色,才能洗净这百年积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