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经销商们也打了退堂鼓,一个是中国书画市场较小,他们又不是个人收藏,炒太高不容易二次出手,二个是李誉身旁坐着的可是条大鳄,这点尊重和面子还是要给的。
“3万美元!”有人退缩了,不代表所有人退缩,另一个声音喊了出来,是两个亚裔男子,西装革履,一丝不苟,趾高气扬,越多人注视越嘚瑟。
李誉立刻断定是两个霓虹人,从长相,从他们英语发音和木村有些像。
现在霓虹国力强盛,连日元对美元汇率都屡创新高,自信心爆棚的他们,恨不得在全世界找存在感。
“4万美元!”李誉再次报价,还是“不差钱”的态度。
“5万美元!”这边话音刚落,那边的报价声音又起。
“你们TM有病吧!”李誉心里吐槽,“你们不是应该买《向日葵》吗?”
这年代的中国字画并不值钱,梵高那样的才是宠儿,尤其是不差钱、进入买买买模式的霓虹人“丧心病狂”四处出击,配合着西方世界,把梵高推上了神坛。78年,他们买了“棵”《向日葵》花了59亿日元,约合3000万美元,上一世,在80年代又两次出手,分别用约1000万美元,约4000万美元,再收下“两棵”《向日葵》。
可嘴巴长在人家身上,李誉也管不着。
他转头盯着对方,结果却是迎来了不友善的目光:这两个孙子,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吗!
实际上他想岔了,他们并不清楚李誉是哪国人,他们只确定不是霓虹人就是了,在他们眼里,亚洲面孔都一样,脱亚入欧的他们吊打一切。
李誉抬手,冲他们做了个邀请动作,然后直接抬价:“10万美元!”邀请是邀请他们跟价,意思是不陪他们玩了,愿意的话,再加一次价就能拿下了。
结果拍卖师华丽入场:“拍品成功达到10万美元,接下来加价幅度改变,一次1万美元。”
这很正常,毕竟都到了10万美元价格区间了,再1000美元一次加价肯定不合适,一般的加价幅度约为相应价位区间的10%左右。
不过,这个改变却让准备出价买下字画的霓虹人犹豫了。
不是拿不出这份钱,而是感觉受到了侮辱:凭什么?!我最后一次落槌的喊价要多花9000美元,凭什么?!
“我们抗议!凭什么要改变加价幅度?!”霓虹人当场就嚷了起来,英语、霓虹语并用,会场里立刻想起一阵喧哗。
不过,很快就有保安上前露出粗壮的胳膊震慑,又有会场的组织者上前安抚解释,两个霓虹人才消停起来。
为什么不撵出去?!哈里斯银行才不傻,能把一个预计3万美元成交的东方字画,抬到10万区间,这是多好的客人啊,巴不得多来几个这样的客人呢!
会场再次安静下来,霓虹人反而没了动静。
“现在是10万美元,还有人再次出价吗?来自中国的拍品,一个着名画家的作品,已经有200年历史。还有人再次出价吗?”
拍卖师在台上问道,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两个霓虹人那里:别怂,勇敢接下来吧!
两个霓虹人很享受这种瞩目的目光,他们面带微笑,得意洋洋。
在李誉也回头的时候,他们戏谑地挑衅,嘴里的单词赫然是“蠢货”!
还补充一句:“你被耍了!”
最终,在场众人也没等来霓虹人的加价,字画落到了出价10万美元的李誉手里。
李誉身旁的人都露出同情的目光:被人戏耍了,当得起这个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