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且看风云再起(下)(2 / 2)红楼帝业首页

姜念答道:“回圣上,那三名活口皆已审讯,冯六斤、葛来顺嘴严,不肯吐实,唯许双全招供,此番他们乃是受谭凤池之命,押送清倌人景晴并五百两黄金进京与赖尚荣。”

泰顺帝听到“谭凤池”这个名字,眉峰骤凝,眸中寒光一闪。

姜念略一沉吟,复又奏道:“此外,臣已审过那景晴,她向臣诉说一事,关乎原苏州知府景昀端亏空之案。”

遂将景晴所述如实陈奏,其间亦未避讳原八皇子袁禩。

不料泰顺帝听罢,竟淡淡道:“此事朕本已知晓,早有人密折奏过。”

姜念闻言一怔,心下暗忖:“何人竟已先我一步?”

泰顺帝见他默然,反倒露出一丝赞许之色,道:“你能如实陈奏,不避权贵,足见实心任事,朕心甚慰。”

话锋一转,泰顺帝面色微沉,缓缓道:“纵然那景昀端挪用库银非为一己之私,然亏空已成事实,国法难容,此事处置不可更张。”

他其实很想整治苏州织造顾煦,也很想整治自己的八弟袁禩。然,景宁帝这位太上皇还在世,他也只能暂且忍而不发。

十三王爷闻言,起身拱手道:“圣上明鉴。景昀端虽有过失,然其不失为清廉惠民之臣,圣上可否……免其死罪?”言罢,抬眼觑着泰顺帝神色,复又低声道:“景昀端判了斩监候,下月方至秋决之期……”

秋决乃朝廷大典,例在九月,刑部奏请勾决,天子一批,便是人头落地,再无转圜。

泰顺帝指节轻叩御案,默然良久,终是颔首道:“既如此,便由斩监候改为流放。”

姜念见圣意稍缓,趁机问道:“那景晴……当如何处置?”

泰顺帝略一沉思,道:“此前朕已说过,追回薛家所失黄金,归你。那景晴既是用薛家黄金购得,便与你为婢罢。”言至此,泰顺帝语气稍缓,“此女身世飘零,倒也是个委屈之人。纵然为婢,你须得好生相待。”

其实他心中另有一句话,只是他不便当面对姜念明言,那便是“若她尚是完璧,你不妨纳其为妾”,这话他待会儿会命十三王爷私下转达给姜念。

姜念奏毕,泰顺帝忽从御案上拈起一封密折,递与姜念道:“你且瞧瞧这份加急密折。”

姜念心下疑惑,忙双手接过,恭谨展阅。

原来前番泰顺帝曾发加急廷寄,命两江总督陈弼纳缉拿王隆、谭凤池一干人犯。眼下这密折,正是陈弼纳星夜驰奏的急报。

只见密折上工楷密陈:

“臣两江总督陈弼纳跪奏,为密陈缉逆情形事,伏乞圣鉴:

窃臣前奉谕旨查办江宁王隆、谭凤池等,夙夜兢惕,未敢稍懈。然王隆、谭凤池狡黠异常,负隅潜逃,臣不胜惶恐战栗。

查谭凤池明以武师之名设馆授徒,暗则纠结亡命,私创帮会,更暗结罗教。臣遣标营围剿时,该逆携王隆率六十余悍徒持械拒捕,酣战之际,复有罗教妖众百余人杀出接应。虽经奋力剿杀,斩获三十三贼,然我标营亦折损千总一人、兵丁十一人,谭、王二逆遁去无踪……”

这份密折挺长,洋洋洒洒竟有六百余言,字字如刀,句句惊心。

密折中介绍了罗教,而在密折的末尾,陈弼纳战战兢兢地请旨:是否要严查王家满门?是否该查禁罗教?

这两江总督陈弼纳深知泰顺帝脾性,此事干系重大,自己主动加急奏报,应该只会被责怪办事不力,而若他隐瞒,由别人密奏,他就多半要遭惩处了。

姜念阅完,但觉字里行间杀伐之气扑面而来,那“罗教”、“折损千总一人、兵丁十一人”等字眼更似淬了毒般刺目。

罗教是个类似白莲教的邪教。

该教创立于明朝正德年间,崇拜白莲教虚构的神灵“无生老母”。

如今,罗教在江南地区有着大量信徒,信众以漕运水手为主体,以运河两岸为活动中心,罗教的头目们利用信徒控制水路运输行业,借此大量积累财富。

姜念却没想到,赖尚荣一案竟牵扯到了罗教。心中暗叹:“看来此番不仅赖家覆灭,或许王家也要遭大祸了。”

正自思量间,忽听泰顺帝沉声道:“御前三等侍卫姜念听旨。”

姜念慌忙跪伏于地。

但听泰顺帝金口玉言:“朕今擢尔为御前二等侍卫,授为钦差,专办查禁罗教事,严查王家、赖家与罗教勾连实情,若涉荣国府,亦严查之,不得徇私,钦此!”

两江总督陈弼纳办事不力,泰顺帝对其不满,此番特命钦差,便让陈弼纳给姜念打个下手吧!

拿匪这种事儿,朕的民间儿子袁易擅长!

姜念肃然叩头:“臣姜念遵旨谢恩!”

……

……

已是下午申牌时分。

雨收云散,天光乍晴。

一道斜阳自云隙间透出,映得畅春园外草木含烟,檐角滴露。

姜念离了畅春园,身边随着四名侍卫:二等侍卫任辟疆,并三等侍卫齐剑羽、戴士蛟、邹见渊。

姜念与任辟疆这对老熟人,此番终于一起办差了,而且此番任辟疆是作为姜念的随从。不过却是泰顺帝有意抬举任辟疆,特赐其立功之机。

齐剑羽、戴士蛟前番随姜念查办山东莱州周三魁事,已各记功一次,若此番再立新功,便可擢升官职。

邹见渊对姜念而言是个“新人”,姜念尚不熟稔,只觉他沉默寡言,眉宇间隐有锋锐之气。

姜念不乘车轿,只与众人策马而行。

马蹄踏过湿漉漉的官道,溅起泥星。

姜念心中思绪翻涌,适才在园中,十三王爷已将泰顺帝未明言之意转达与他知晓——道是:“若景晴尚是完璧,不妨纳其为妾。”姜念闻言,心中暗喜,却又踌躇。

景晴这样的女子,若能收入房中,自是美事。

然此事对他而言也有坏处。其一,纳个做过青楼清倌人的女子为妾,难免惹人非议,对他名声有损;其二,泰顺帝既如此安排,显见并无让他继位之意,否则岂会容他这般行事?

而现在,姜念要去城里拿在京的王家人审讯,包括了王夫人、王熙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