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还以为秦淮茹要办酒席请大家伙帮忙张罗,扶起她道:“淮茹啊,现在这么困难我们就是想帮也有心无力啊。”
“是啊是啊,真不是我们不帮,实在是拿不出东西来呀。”
秦淮茹觉得大家可能误会了,“各位婶子大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向大家借用一下白布,再帮忙搭把手。”
自1956年开始四九城要求火葬,丧葬尽量从简,之后那些棺材纸扎之类的铺子大多关门,当然,私下里还有人在干。
所以布置灵堂用的白布和孝巾要么从各家借,要么找私下里偷偷营业的人租。
众人一听只是借用白布和帮忙布置,倒是没拒绝,都是邻居,谁家还没个婚丧嫁娶的。
纷纷开口道:“应该的,放心吧这么多年邻居,哪能看着不搭把手。”
秦淮茹感谢一番后请杨瑞华帮忙照看下孩子,她还要去医院帮贾东旭擦身子,换套干净的衣服。
老百姓的传统观念讲究一个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
精神和身体双重疲惫又怀着孕,还要忙活这些,大家也挺同情秦淮茹的,王大妈主动扶着她去医院。
到医院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贾张氏非要把儿子接回家,否则谁也别想碰她儿子。
王大妈劝了几句无果,偷偷离开医院回来和大家说了这事。
大家心里有点膈应,但贾张氏要是把贾东旭放在自家屋里,她们也没办法。
也因为这,刚对贾家升起的同情又消散了。
她们还以为贾家就摆张照片布置一下,没想到居然要把尸体带回院里。
同在一家医院的易中海刚从昏迷中醒来,贾张氏就在秦淮茹的搀扶下找了过来。
没了儿子她不能向之前那样使唤易中海了,哭求道:“老易,你是东旭的师父,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帮我找人把东旭接回家。”
易中海真想躺回去,养老人都没了,还想自己帮这帮那,而且把人拉回去还会遭院里人埋怨。
但他又不能明说你儿子都死了,以后别来找我。
作为贾东旭的师父,于情于理是要帮的,不然贾张氏能指着他鼻子骂,别人也会对他指指点点。
“贾家嫂子,把东旭接回院里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我儿子我还不能接他回家吗?老易,东旭还在没走远,这点忙你就不肯帮了?”
贾张氏抹了把眼泪和鼻涕,痛心道:“淮茹我们走,没人愿意帮我们孤儿寡母,我们自己带东旭回家,我这把老骨头就是死也要把东旭背回去。”
面对周围几双异样的眼神,易中海连忙开口:“贾家嫂子你误会了,我没说不帮,东旭怎么说也是我徒弟,我怎么可能不管,既然你想接回去那我现在就去找人。”
贾张氏又转回身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我就知道老易你是个好人,不会不念师徒情分的。”
易中海嘴角抽抽,觉得自己的惯用伎俩全被李文华和贾张氏学去了。
学就学,还特么全用在自己身上。
贾张氏又去守着贾东旭了,苦逼的易中海到处找人,就他现在的名声,巷子里的邻居都不爱搭理,要帮忙可以,得加钱。
易中海简直比日了狗还难受,钱越花越少,养老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连老伴都变了,见自己没事拍拍屁股就走,都不管自己吃没吃饭。
李文华在姥爷家吃过午饭待到下午三点,特意回院看看,要是贾张氏真把人拉了回来,他准备等小妹放学就去学校接,直接送姥爷家去。
骑车到巷子里看到前面有人推着一辆板车,左右两边跟着秦淮茹和易中海,近了才发现贾张氏坐在板车上,旁边还躺着贾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