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7章 谈不拢,那就打一打嘛(2 / 2)重生年代,燃情岁月首页

就在群众们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时,李怀德带着李学武等人登上了前往津门的客船。

我都这么辛苦了,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这一次出行并没有赶上大型客船,而是调了新入航的小型客船。

五百吨,可以容纳40名乘客,速度更快。

李怀德轻易不冒险的,不过他对这条航道以及营城船舶的制造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

更有信心的是,船上可有不少集团领导呢。

要死大家一起死?

除了李怀德和李学武之外,谷维洁、薛直夫、苏维德以及景玉农也在。

集团班子成员很少这样集体出行的,除了没有必要的业务需要外,也要强调安全性。

就像怕死老李想的那样,真要船翻了,一船人都交代在这,集团怎么办。

李学武不知道他的想法,否则非得给他踹下去不可,没有说一上船就想翻船的。

集团班子十一个人,现在出来六个,老李给出的名义是度假,实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鲁迅不是曾经说过嘛,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他是想上了这条船,大家就有了百年的缘分,更加的团结。

只是他不知道,这条船上还有千年的缘分呢。

小船上不适合开茶话会,且看了一下午的节目,大家都很累了。

上了船以后,班子成员各自回了休息室,畜养精神,到了津门还有节目呢。

当然了,不是文艺节目。

此去津门,虽然说是老李为了笼络人心,可也真正有工作意义和目的的。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施工,红星钢铁集团在津门的海滨度假区已经有了雏形。

对外营业还是不行,但供应领导们视察休息还是可以的。

老李出来的时候是在讲,要大家享受难得的假期,可以乘船出海钓鱼。

李学武对他的话没什么想法,他只是在吹牛皮而已。

甭说是钓船了,连法国制造的公务飞机他都不敢坐,第一次乘用机会都给了苏维德。

要说起这一次的旅程,苏维德是十分满意的,甚至都有些骄傲了。

能乘用自己集团的公务飞机前往羊城开会,在会议上也是十分露脸的。

这个问你是咋来的?

坐火车来的,坐船来的,还真有说坐飞机来的,不过是搭民航客机来的,卖了老大的面子。

在同行人的眼里,能坐民航就已经很可以了,多少人是坐绿皮火车来的呢。

苏维德默不作声,直到有人注意到他,问了出来,这才矜持地回了一句:坐我们集团飞机来的。

艹!谁能知道这个哔让他装的有多圆!

面对众人惊讶和羡慕的眼神,以往对李怀德的怨恨都消散了不少。

到底是老同志了,对班子的团结是很看重的,苏维德也暗自得意。

得意什么?

你老李不是牛哄哄,捏着集团的一支笔,在班子内部搞一言堂嘛。

可上面领导要有意见,所以我们来了,你这不是开始讨好我们了吗?

什么?你说没讨好?

不可能,我不信——

苏维德很是确定,李怀德批示,安排他乘坐刚刚交付的公务机前往羊城开会就是在讨好他。

除了这个理由,他想不出第二种可能了。

你再看这一次,李怀德别人没邀请,偏偏带上了他,这又是为什么?

此行的六个人里,只有他是年后进厂的。

换句话说,是不是意味着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经与其他人平行对比了?

他有这么想的理由,也有骄傲的资本。

从二月份确定来红星厂以后,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八个月。

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最初的适应和调整,他在负责的几个项目和分管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

正因为有他的付出,主管部门才有序进行了大部室的变革工作。

虽然在这期间大李和小李摆了他一道,把纪监工作分了出去,可这不也体现出了他的大义?

没有他的宽宏大量,集团内部的团结不是要被破坏了?

再有,质量安全环保部成立以后,组织结构和大部室的框架搭建,不都是他做的工作。

有着纪监监督的工作经验,对于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真就有着一定的优势。

所以,你敢说李怀德不重视他的意见,不领他的情?

这个……还真可能有,但绝对不多。

——

李学武回到休息室刚刚躺下,眼睛还没闭上呢,景玉农走了进来。

“你胆子可真大啊——”

他好笑地看着景副主任,提醒道:“这船这么小,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呢。”

“我可是来谈正经事的,怎么叫你这么一说。”景玉农微微皱眉看了他,道:“好像我是来偷情的似的。”

“嗯,确实是这样。”李学武点点头,故作认真地讲道:“咱们都是正经人嘛。”

景玉农的嘴角扯了扯,这话让她怎么接?

老弟,骗骗外人就算了,咱们自己人也骗啊?

正不正经,你是不知道我啊,还是我不知道你啊?

景玉农之所以无语,是因为她真想来谈正经事的,叫李学武这么一说真不好说了。

你说她强调正经吧,两人又是这个关系,心知肚明。

你说她默认这句调侃吧,好像她真想那个了似的,就有点不正经了。

要不怎么说李学武坏透了呢,一句话把她顶在了墙上,上去也不是,下来也不是。

总不能上上下下吧,那成什么了。

“你就打算没人的时候这么跟我说话吗?”

景玉农瞪了他一眼,就真的坐在了椅子上,没有看他让出来的床边位置。

李学武耍的什么坏心眼她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是逼着她承认自己来的目的不纯嘛。

“要不我坐起来?”

李学武故意似的装作没听懂她的话,还很幽默地玩了个一语双关。

景玉农翻了个白眼,抱着胳膊迭起右腿,懒得再看他。

“你跟李主任谈什么了,把我们带出来搞一门和气的假团结。”

“你看,这话不是冤枉李主任了嘛。”李学武还是坐了起来,看着她说道:“真叫李主任听了,得多寒心啊,他可是好心好意。”

“啧啧——”听着李学武的反话,景玉农太理解这种阴阳怪气了。

“我还想问你,你最近到底要做什么?”

她微微皱眉,看了窗外一眼,隔着白色窗帘看不真切,可能感受到船舶的晃动。

“你要是对工作交接有不满,完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为什么非要——”

景玉农没把话说完,可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就是不想李学武来硬的。

别人不了解李学武,她还是知道他脾气的。

吃软不吃硬,李怀德已经确定支持他去钢城主持工作了,可还是有所迟疑和保留。

一边纵容机关里的议论纷纷,肢解他的影响力,是想看看李学武能表现出多少实力。

另一边则畏惧李学武的鱼死网破,表现出一副完全支持他主持辽东工业的态度。

但在表态中又有所收敛,没有明确是全面交接董文学的工作,还是只负责冶金工业。

现在是逼着李学武硬闯,借着他对付班子里不同声音的机会,团结更多的人。

也就是说,李学武要外放,班子里有人不同意,李怀德就要玩人心了。

秘书长要走,他不能留,可也得换取足够多的正治利益吧。

董文学回来,集团的组织生态将迎来重大调整和改变,不就是老李稳定和团结的机会嘛。

只是他也在犹豫和迟疑,按照以往李学武做工作的方式方法,绝对会平稳着陆。

李学武想要负责辽东工业工作,就不会给其他人绊马脚的机会。

现在老李含糊的是,李学武是来软的,还是来硬的。

你看谷维洁对李学武说过的话,不就是看出了老李的两面三刀嘛。

她是在提醒李学武,小心集团班子成员落井下石。

真到了李学武和董文学青黄不接的情况,也不要怪大家分割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

班子里的蛋糕就这么多,你多吃一口他就少吃一口,大家是合作,也是竞争的关系。

班子成员里,李学武敢说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除了董文学只有景玉农。

董文学不会背叛他吗?

应该不会,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有着顾家的牵扯呢。

同景玉农呢?

嗯,有点复杂,不好说。

就算景玉农背叛了他,他也不好纠缠什么,更不能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街。

两人的关系本就是不可言说,又有什么理由和条件来约束对方呢?

只有彼此需要的时候,只有互相成就的时候,才是他们互相最信任的时候。

现在李学武可以相信景玉农,因为她需要自己,需要他和董文学在这一次交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

集团班子成员都想着两人接不上,出现断层,希望分割这种影响力。

他们有没有想过,一旦两人顺利完成了交接,会产生多大的正面影响?

董文学回来,还能得到他在辽东的支持,这位副主任的权势会进一步得到增持。

而李学武这位秘书长,在全面负责了工业工作以后,就会表现出强大的管理能力。

一年是秘书长,两年有可能是,不到两年,李怀德和其他班子成员就要接受他成为副主任的事实了。

谁站在他们的身边,到时候就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现在,景玉农就依照以往对李学武的了解和接触,选择了站队。

她既然已经选择了站在李学武他们身边,就有理由关心他的每一个动作。

是希望他成功,也是不希望自己失败。

对于她的关心,或者说是担心,李学武十分地理解,也希望做出正面回应。

但是,他的计划太过于冒险,以致于担心景玉农缺乏必要的信心乱了心神和节奏。

所以,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沉默背后的危险,景玉农迭着的腿都不由得紧了紧,这是紧张的表现。

“你敲了京城货运站一棒子,想要的可不仅仅是敲山震虎的效果吧?”

她微微眯着眼睛,看着李学武试探着问道:“你想要的绝对不是震慑,而是反击,对吧?”

“你还是想要来硬的,想要在离开前解决所有的后患,想要打断所有试探过来的触手。”

景玉农的语气越说越坚定,态度也严肃了起来,“你想一绝后患,至少打了这一次,能让你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得到充分的时间来掌控辽东。”

“李学武,你不要太疯狂。”

她认真地提醒道:“你还年轻,完全有时间和手段来处理这些问题,也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努力和诚意。”

“你在急什么?”

不用李学武回答,她能看出李学武目光的坚毅,这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坚定。

她现在真的有点怕了,李学武做起事情来无所顾忌,连李怀德都要肝颤吧。

集团内部或许忽视了李学武的能量,他离开了保卫组这个舒适区,交出了三产工业影响区。

现在他又接受卜清芳担任副秘书长,继续分割他权利的现实。

而其他班子成员也在磨刀霍霍,准备在他“飞升”之日给他来一下。

李学武是这么好威胁的?

在关键时刻,他是敢于亮剑的,更敢做出鱼死网破的动作来。

他太年轻了,就算网破了,也有时间和机会弥补,更有精力和能力重新开始。

红星钢铁集团是他参与并建设起来的,很多人都知道,也认同他的能力。

三年时间,他完全消耗得起,大不了换一个单位重新开始。

可包括李怀德在内的其他班子成员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重新开始?

红星钢铁集团只能以更快的速度奔跑,慢一点都不行,因为后面有坏人。

所以说,集团离了李学武不行,李学武成长的太快他们又不愿意,矛盾已经出现了。

是李学武和其他成员的矛盾,资源竞争的矛盾。

李怀德当初确定李学武是接班人的举动,就是一种树立靶子的行为。

李学武拿他当锅,他拿李学武当靶子,两人谁都没放过谁,都是坏蛋。

景玉农是很珍惜现在这种形势的,不想李学武搞砸了,所以语气里尽是规劝。

“要不我来讲。”她见李学武仍然没有回复,试探着说道:“我在会上给你顶一顶压力。”

“你能顶住多少?”

李学武第一次正面她的问题,很是认真地问道:“你能帮我顶住几个人的压力?”

“我要确保董副主任顺利回京,我能顺利以秘书长的身份和影响力接任。”

他坦然地问道:“在班子里,你能影响到谁,确定他会支持我的这一意图。”

这个问题景玉农回答不上来,因为她自己的影响力实在有限,无法准确联系到谁。

你要说正常的工作,她可以去跟其他成员讨论研究,然后在会议上形成大多数意见。

可在李学武去钢城这件事上,没有人会舍得跟她妥协,她也拿不出足够多的利益进行交换。

她舍得,舍得现在手里的利益,来押宝李学武的未来,可她真的没有多少利益啊。

她舍得,李学武还舍不得呢。

要说交换,李学武利用手里的关系和利益确实能拿到几张票,可他觉得不够,也不愿意。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一打嘛,打出对方的意图,打出自己的影响,打开接下来的局面。

他不是故意为难景玉农,用这个问题来搪塞她,拒绝她的好意,而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不允许自己的计划失败,更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一次他针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班子集体对他的态度。

既然李怀德要称一称他的斤两,其他成员也想看一看他的能量,那就做一点事情出来吧。

不让他们看到,也不甘心就这么送他去钢城,全面掌握辽东的工业发展。

李学武做人没有什么太高端的原则。

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稳度此生。

露三分茫然无措,以瞒天地人泯然于世;藏七分众醉独醒,以致人智己看破红尘。

该坏时坏,该善时善。

遇佛上香,遇贼掏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