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十四)(2 / 2)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首页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说道:“这事儿啊,说来话长,但也不是那么难理解。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脉阳微。脉阳微,说白了就是阳气在脉象上表现得比较微弱。阳气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小太阳,它要是弱了,那身体可就得遭殃了。不过呢,这阳气弱也有弱的好处,至少它不会让你出太多的汗。为啥呢?因为阳气弱了,身体里的津液啊,它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逼出来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要是汗出得少呢?”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说道:“汗出得少啊,那就说明你的身体还算自和,也就是说,你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还不错,能够应对这种阳气微弱的情况。所以啊,你不用太担心,只要平时注意饮食起居,调养好身体就行了。”

小弟子一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但随即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要是汗出得多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汗出得多啊,那可就不太好了。因为汗出得多了,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有些失衡了。阳气弱了,身体里的津液却还在不停地往外流,这就像是一个漏水的水桶,水不停地往外漏,你说这水桶还能装多少水呢?”

小弟子一听,顿时恍然大悟,说道:“哦,我明白了!那要是阳脉实呢?阳脉实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发汗了?”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道:“没错,阳脉实的话,确实可以发汗。因为阳脉实啊,就说明阳气比较旺盛,身体里的津液也比较充足。这时候啊,你要是发发汗,把身体里的湿气和毒素排一排,对身体可是大有裨益啊!”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说道:“那太好了!我以后要是阳脉实了,就多发发汗,把身体里的垃圾都排出去!”

张仲景仙师一听,连忙摆手说道:“哎哎哎,你可别高兴得太早啊!发汗也是有讲究的。要是发汗发得太多了,那也是不行的。”

“为啥呢?”小弟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张仲景仙师叹了口气,说道:“发汗发得太多了啊,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过度消耗了。阳气虽然旺盛,但也不能无止境地往外泄啊!身体里的津液要是都被逼出来了,那可就真的完了。因为津液啊,它是咱们身体里的宝贝啊!它要是没了,咱们的身体可就真的得垮了。”

小弟子一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说道:“那……那可怎么办啊?”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弟子这副模样,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你也不用这么害怕。只要你平时注意饮食起居,调养好身体,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而且啊,就算你真的发汗发得太多了,也不用担心。只要你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那也是可以慢慢调养过来的。”

小弟子一听,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以后可得小心了,不能再乱发汗了。”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弟子这副认真的模样,顿时点了点头,说道:“嗯,这就对了!学医啊,可千万不能马虎大意。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病人的生死存亡啊!”

说到这里,张仲景仙师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啊,话说回来,这发汗也有发汗的好处。就像我刚才说的,发汗可以排出身体里的湿气和毒素。所以啊,有时候啊,咱们也得适当地发发汗。比如说啊,你要是感冒了,浑身酸痛、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都出来了,那你就得赶紧想办法发汗了。因为发汗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驱除病邪啊!”

有一天,小弟子,眨巴着那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蹦跶到张仲景仙师跟前,一脸求知欲地说:“师父啊,弟子有个事儿不明白,想请您给说道说道。这脉浮而芤,到底是个啥道理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想跟我探讨点高深的呀!于是他捋了捋长胡子,慢悠悠地说:“哦?你问到这个啦,那咱们可得好好聊聊。这脉浮而芤啊,就像是中医界的一场‘阴阳大战’,精彩得很呢!”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什么稀世珍宝,催促道:“师父快讲,快讲!”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首先啊,咱们得知道,脉浮,那可是阳气充足的象征。你想啊,阳气嘛,就像咱们身体里的小太阳,暖暖的,很贴心。它要是足了,那气血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呼呼地往上冲,表现在脉上,那就是浮脉啦!这浮脉啊,一摸上去,就像摸到了一根弹力十足的橡皮筋,砰砰直跳,告诉你:‘嘿,我阳气可足啦!’”

小弟子听得入迷,连连点头,嘴里还嘀咕着:“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张仲景仙师接着讲:“可要是这阳气太足了,或者呢,身体里的阴气不够制衡它,那可就麻烦啦!这就好比咱们吃火锅,辣椒放多了,那火气可就压不住了。这时候啊,阴气它就不干了,说:‘你阳气这么嚣张,我也得来掺一脚!’于是呢,阴气它就悄悄地在阳气底下挖了个‘坑’,这就是芤脉啦!”

小弟子一听,眉头微皱,显然对这“坑”有点不解。我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暗笑,解释道:“这芤脉啊,就像是脉管里的一个秘密通道,阳气它呼呼地往上冲,结果到了这儿,突然就没劲了,为啥?因为这通道底下是空的嘛!就像你开车上高速,结果前面突然修路,你得绕个大弯,那速度自然就下来了。这阳气也是,到了芤脉这儿,它就得减速,因为它底下没支撑啦!”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拍手叫好:“师父您这比喻太形象了!”

张仲景仙师继续往下说:“所以啊,脉浮而芤,那就是阳气太嚣张,阴气不够给力,结果两者就在脉管里打了起来。这一打可不要紧,胃气它可就遭殃了。胃气是啥?那可是咱们身体里的‘后勤部长’,负责给全身各部位送饭送菜的。它要是生了热,那全身都得跟着遭罪。为啥?因为这热啊,就像家里的暖气开得太足,你待在里面,能不燥热吗?”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嘴问:“那胃气生热,阳气就绝了吗?”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笑道:“对头!你想啊,这阳气它本来好好的,结果跟阴气一打架,胃气再一捣乱,它不就乱套了吗?就像你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突然来了个紧急任务,你得立马放下手头的事儿去处理,那你原来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吗?这阳气也是这样,它本来该干啥干啥,结果现在被搅得晕头转向,你说它能不绝吗?”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师父您这解释太逗了!那咱们中医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呢?”

张仲景仙师收起笑容,认真地说:“遇到脉浮而芤啊,咱们得先辨清寒热虚实,看看这阳气和阴气到底是谁在捣鬼。要是阳气太嚣张了,咱们就得给它降降温,用点清热的药;要是阴气不够给力,咱们就得给它加加油,用点滋阴的药。总之啊,得让它们俩和好如初,别老在脉管里打架,这样胃气才能安安稳稳地工作,咱们的身体才能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