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富家子弟的成长(2 / 2)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首页

“就今天上午打的报告,邓强给他批了。”

“他去哪儿了?”

“好像是去粤州了。”

苏澄颇感惊讶。

袁鑫豪是退出林琳她们那个小圈子了吗?

苏澄感觉袁鑫豪已经察觉到,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真正融进林琳的小圈子。

这不是袁鑫豪想融进去就融进去的,他身份证号130开头,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融进去。

就算现在跟小圈子里玩得好,而且还帮他铲事儿。

实际上并不是林琳他们那一票人的自己人,还是局外人。

袁鑫豪看不上苏澄,苏澄也各种看不上袁鑫豪。

但他这会退圈离职,跑到粤州打拼,这个事儿苏澄还是蛮佩服他的,而且还是打心底而里的佩服。

袁鑫豪能意识到这一点,就说明这人并不是傻子。

苏澄愿意把他划入聪明人行列。

他跑到粤州,自己开辟自己的事业,自己混出自己的人脉才是正道。

袁鑫豪在粤州,大可把自己在圈子里丢掉的自尊,在晟跃丢掉的面子捡起来。

秦奋继续补充道:“好像二组有个弟兄跟他一起辞职了,他们俩人都走了。”

“嗯嗯,这样也挺好的。”

秦奋、张烊文不知道其中的内情,这几天袁鑫豪跟他俩交往的不错,所以他还替袁鑫豪感觉挺可惜的。

“澄哥,黎姐,秦哥,我能不能问个问题啊!”

“什么问题?”

“到底怎么样才能存到钱啊?”

张烊文问出了最近一段时间他非常头疼的问题。

杜鹃公司一共给了晟跃几千万,案件完成后集团先拿走一半,剩余的大头是叶黎拿了。

苏澄拿的最少,只有八九万块钱。

秦奋拿的是联合小组的平均数,差不多也有二十三四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林琳虽说是组长,但和秦奋拿的是一个数。

由于张烊文是实习生,所以他一分钱都没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分钱,还要听着苏澄叶黎他们讨论在京州买房的事儿。

这个事儿苏澄也没办法。

杜鹃案件苏澄是实际上的处理者,但明面上他就是个局外人,啥权力也没有,所以也不能分给张烊文钱。

即便苏澄有这个权力,他也不会分的。

上次分给张烊文一万块钱是情分,而不分给张烊文是本分。

三人听到这个问题以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张烊文问的是攒钱存钱的问题,但他实际上想问的是如何度过这一年实习期。

叶黎回想起早期来京州的时候身上也没多少钱,只能住六环外六百块钱的单间,都是咬牙硬顶的。

秦奋前期接受了家里经济上的支持,所以没吃什么苦就度过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实习期。

而苏澄就不一样了。

他在晟跃有两年实习期。

还有接近二十年被穷养的经验,张烊文算是问对人了。

苏澄从本质上回答张烊文的面临的经济问题:“硬啃馒头呗,缩减一切开支。”

至于怎么样才能存到钱。

很多人的经验之谈都是简单的四个字:开源节流。

但晟跃的情况特殊,开源是不可能的,实习生不可能有那个时间,所有的精力不是处理案件,就是泡在资料库里面。

假设张烊文去做兼职跑外卖,那他就不能利用资料库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

但话又说回来,张烊文如果手里一分钱都没有,他就得被房东赶出来,然后饿死。

所以这是个艰难的二选一。

选钱,还是选时间。

这就是苏澄曾经多次面临过的问题,也是家庭条件不富裕的普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

苏澄的处理方法是,做一段时间的兼职,然后开足马力学习。

这其实就是老东西想要看见的。

可这被迫的,并不是最优解。

假设经济条件富裕的,那必然肯定选时间啊,因为这些富家子弟不缺钱,不需要去做兼职浪费时间和生命。

他们可以把时间全都用在学习上。

这才是最优解。

别说什么手里有钱,就不重视时间。

苏澄不否认这种想法。

可是。

富家子弟也不全都是纨绔,大部分都是重视的啊!

看看重点高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统计情况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了。

普通人和所谓的‘精英’‘顶尖学子’的差距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

像张烊文这种是少数,人家秦奋都是重视时间的。

不然秦奋怎么可能到斯坦福上学?

他上鸡毛吧。

苏澄给张烊文的建议是:“不要做存钱计划,钱计划之类的计划。”

“把你的存钱计划忘掉,把你的所有开支都不要做笔记,统统忘掉。”

啊?

张烊文皱起了眉。

了多少钱,手里还有多少钱,一点都不做记录?

这么反常识的吗?

他用苏澄推荐的《obsidian统计自己的经济情况已经有几个礼拜了。

“我是推荐你用那个软件做学习的笔记,不是做收入支出的笔记啊!”

(本章完)